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安定城樓》此詩抒發了作者雖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的堅定胸懷,充分地體現了作者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

李商隱《安定城樓》原作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雛竟未休。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一

唐代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李商隱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不中,回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寫下《安定城樓》這首詩。

涇原府治關內道涇州,在今日甘肅省涇川縣北。因爲唐代涇原在隋代爲安定郡,所以詩依舊習稱“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汀洲:汀指水邊之地。

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賈生:指西漢人賈誼。賈誼年少時精通諸子百家,被文帝召爲博士。賈誼向漢文帝上《治安策》,認爲“時事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太息者六”,並提出很多政策。但是文帝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將他貶到長沙。後來賈誼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隱這時27歲,以賈生自比。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並不得志。李商隱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這個典故,說自己總想着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後才行。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雛竟未休。鵷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傳說,惠施做了樑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樑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芻鳥,你知道嗎? 鵷芻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着鵷芻鳥,發出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樑國宰相的身份來嚇我吧 ? ”

李商隱以莊子和鵷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並非汲汲於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安定城樓》是李商隱七律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寫詩時,李商隱二十六歲,仕途受阻,投靠涇原節度使王茂元,被王茂元招爲女婿。而在當時的牛李黨爭中,王茂元屬李黨。據說李商隱就是因爲這一原因,在應博學宏辭科試時受當權的牛黨排擠。這首詩就是在應試落選後重回涇州時所作。

傳說,王安石晚年非常喜歡李商隱的詩,以爲唐人學杜甫最成功的,只有李商隱一人。王安石每一次誦讀“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時,就說就算是杜甫也無法超過這句詩。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二

李商隱的七律中,這首詩寫得較有氣魄,表現了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他雖仕途受阻,並遭到一些人的讒傷,但並不氣餒,反而鄙視和嘲笑讒佞的小人。詩中多用典故,這是他作詩的特色,但此詩流暢明快。《蔡寬夫詩話》載:王荊公晚年這次喜義山詩,以爲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每誦其永憶扁舟之類,雖老杜無以過也。《李義山詩集輯評》引朱彝尊曰:通首皆失意語,而結句尤顯然。第六句尤奇,後人豈但不能作,且不能解。紀昀曰:刺同侶猜忌之作。《昭昧詹言》:此詩脈理清,句格似杜。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間之者。然用事穢雜,與前不相稱。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寫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時詩人年二十六。安定城即涇州(今甘肅涇川),當時是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治所。三年前,李商隱仕途受阻,遠道投王茂元幕,還被王茂元招爲女婿,而在當時的牛李黨爭中,王茂元屬李黨。據說李商隱就是因爲這一原因,在應博學宏辭科試時受當權的牛黨排擠。這首詩就是在應試落選後重回涇州時所作。詩中主要抒寫了詩人自己建功立業的志趣、懷才不遇的苦悶和無端受讒的憤慨。它是晚唐時期年輕士子在朋黨爭鬥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實寫照。

首聯扣題,寫登樓所見。頷聯以古人自況。賈誼爲漢文帝獻《治安策》,條陳時勢,中有痛哭長太息之語;王粲遠道避亂荊州,投依劉表,作《登樓賦》;兩人都有懷才不遇之痛。詩人化用杜甫去國哀王粲,傷時哭賈生的成句,寫得更具體更動感情。上句一個虛字,既是對賈誼獻策未售、英才埋沒的惋惜,又是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慨嘆。下句則借王粲十七歲時遠遊荊州、十五年間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終於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隱憂。頸聯由憂時感事、自嘆不遇轉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時范蠡輔越王勾踐滅吳後乘扁舟,浮於江湖的典故。永憶是堅持地嚮往着的意思。這一聯所表現的積極入世的態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賞,以爲雖老杜無以過也。但是,詩人這種要功名不要祿位的衷情,在朋黨傾軋的環境下卻屢遭歪曲,於是詩人憤憤不平地唱出了尾聯。尾聯運用《莊子·秋水》中所寫的鴟鷹嘴含腐鼠忌鵷雛搶奪而鵷雛不屑一顧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譏諷。表明自己應試博學宏辭,不是爲了區區祿位。遠道投幕,婚於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飛黃騰達。對於那些利祿薰心的權貴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無端造謠中傷,則表現了極大的憤怒。

全詩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四個典故,都能貼合自己的身份、處境與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聯繫、構思縝密。如頷聯所用的賈誼、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齡同自己相仿,都是奮發有爲的青年時期;二是經歷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虛垂涕、更遠遊之痛;三是與頸、尾聯結構緊湊,頸聯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闡明垂涕遠遊的目的,尾聯鴟鷹忌鳳凰之曲則速寫他人對垂涕遠遊動機的歪曲。另外,此詩用典手法也多有變化,賈誼、王粲典是明用,好在準確深沉;范蠡曲是隱用,好在有意無意之間;出於《莊子》的典是活用,好在靈巧而流轉。正由於能通過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樓》才成爲李商隱七律代表作之一。

李商隱《安定城樓》賞析三

此詩是晚唐詩人李商隱青年時的作品,真實的反應了詩人懷抱利器卻寄人籬下,無所作爲的痛苦心情。

作者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室同宗,這在他詩中曾多次表現。不過這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的現實利益。李商隱早年的貧困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憂鬱、敏感、清高的性格。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學會了如何與既有身份又欣賞自己才華的人融洽相處。開成二年(837),在令狐父子的資助和舉薦下,李商隱經過兩次失敗後,終於進士及第。但是不久令狐楚去世了。在痛失恩師的同時,李商隱也頓失依靠。

不久,李商隱應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的邀請入幕,並與王茂元的女兒結了婚。可就在李商隱還沉浸在新婚的歡樂中時,已經有人開始大罵李商隱是“忘恩負義”,“詭薄無形”了。罵他的聲音來自“牛黨”。在政治取向上,令狐家與“牛黨”比較近。而王茂元則被牛黨看成是“李黨”的骨幹,當初對李商隱有栽培之恩的令狐家一看李商隱居然成了王家的女婿,這從政治層面和階級感情上覺得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李商隱的這場婚姻簡直是對“牛黨”的一種背叛。李商隱有口難辯,他根本沒想到個人的婚姻會帶來如此難料的後果,而且令他的後半生一直處於尷尬的境地。

《安定城樓》一詩就寫於詩人返回涇州以後。當時26歲的詩人寄居在王茂元幕中。來自於牛黨的罵聲越來越高,鬱郁不得志的詩人登上涇州城樓,即景抒懷寫成此詩。

“登上高聳的安定城樓,只見城堞連綿無盡;近處是楊柳依依,遠處有沙洲點點。賈誼年少才俊,不得重用而只有空自流淚;王粲滿腹經綸,春天來臨卻只能徒自遠遊。平生的夙願是,扭轉乾坤、天下太平昌盛之後;乘一葉扁舟,帶着滿頭白髮歸隱江湖。卻沒料到,把腐爛的老鼠也視爲美味的鴟鷹;竟然無休止地猜疑,鳳凰也和它們一樣…… ”

詩的首聯以寫景起筆,城闊樓高,登高遠眺,但見綠楊滿州,氣象開闊。照常理如此壯美的景色自然會引發“清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情,但是仕途失意的詩人登上高城,放眼望去,只見城牆連綿、城樓高聳,樓邊的楊柳隨風飄搖,而楊柳盡處,是煙波浩渺之中的點點沙洲。本想借登高來紓解愁悶,然而“迢遞”高城之下,卻顯得自己孤單渺小;“綠楊”堆煙,更顯得朦朧迷離;林外“盡汀洲”,更覺得一派迷濛蒼茫!詩人的視野是開闊的,而他的心情卻是鬱悶的。此刻詩人似乎無心欣賞眼前的美景,倒是美好的景色更加刺激了作者鬱悶的心緒,詩人轉而開始了內心世界的傾訴。景緣情生,融情於景,在雄渾開闊但又充滿迷離蒼茫的氛圍中,自然引出下聯的憂憤感慨。

詩人在頷聯用典,面對蒼茫大地,不禁想起了與自己遭遇相似的賈誼和王粲,一個“虛”字,既是對賈誼獻策未售、英才埋沒的惋惜,又是對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慨;一個“更”字,既是對王粲滿腹經綸卻不被重用、遠遊荊州的同情,又是對自己流落異鄉、寄人籬下的悲嘆。詩人以古人自比,展示了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結。詩人仕途失意的失落、懷才不遇的憤懣、寄人籬下的愁苦、前途渺茫的隱憂,不言而喻,盡在典中。

頸聯抒懷,申述志趣:“永憶”,常常想念、一貫嚮往;“江湖歸白髮”是“白髮歸江湖”的倒裝;“欲迴天地”是“想要扭轉乾坤,做出澄清宇內的大事業”。詩人在前面登臨、感古的基礎上,轉而直抒胸臆——等自己實現心中的抱負,就功成身退,歸隱江湖,安度餘生。從“永憶,白髮”可看出詩人高遠的志向和淡泊的情懷,經“迴天地”和“入扁舟”兩幅畫面的渲染,更顯氣魄雄偉、瀟灑飄逸。

詩人在尾聯用典,有感而發:不得已而身陷牛李黨爭的旋渦中,受排擠而落選,內心是痛苦的;不爲區區小利,不是患得患失,而是痛於遠大抱負難以實現,志趣是高遠的。詩人這種高尚的情操無人理解,小人反而來猜測自己。悲憤的詩人便以莊子和鵷雛自比,借典寓諷,含蓄曲折,悲憤之情溢於言表。這也正是晚唐時期年輕士子在朋黨爭鬥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實寫照!

“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一聯,可謂這首詩的點睛和昇華之筆。“江湖”,“扁舟”是借用春秋時范蠡的典故表達等到迴天撼地,旋轉乾坤之後,自己便頭飄白髮,身入扁舟,靜得歸隱江湖之趣。永憶江湖,即懷淡泊名利之心;欲迴天地,即報建功立業之志。“永”,“欲”兩個字都用的很好。“永”字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畢生的抱負;“欲”包含了作者爲實現宏大理想所作的精神準備,使人相信他會因此而自勵,自律。從而在人格上和結黨弄權,經營私利的利祿之輩劃清界限。因爲沒有永憶江湖的志趣,便成爲追名逐利的利祿宦官,哪裏還有欲迴天地的宏願?正所謂,唯其不以名利爲念,方能立志如此高遠,看待進退升沉,如此從容!“終於安社稷,功成去江湖”,不也正是此意嗎?同時,從詩的表達形式上看,該聯對仗工整,氣勢雄渾,既灑脫又遒勁,深得杜詩錘鍊嚴謹,沉鬱頓挫的特色。手法博採衆長,詩情飄逸,境界高遠,寄意幽深。深得“老杜律法”之精髓,是李商隱步入創作中期的重要標誌。李商隱的這首詩,別具一格,憂愁以外,還有憤慨;同情古人以外,還有對理想的嚮往。融杜甫的深沉、柳宗元的憤懣、許渾的憂鬱於一體,表現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才高氣盛,耿介性格和坦蕩的胸襟。一個驚世駭俗、胸懷大志的李商隱,呼之欲出矣!

翻譯

高大城牆上有百尺高的城樓,在綠楊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爲的賈誼徒然地流淚,春日登樓的王粲再度去遠遊。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歸隱江湖,要想在扭轉乾坤後逍遙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對鵷雛的愛好也猜忌不休。

註釋

⑴安定:郡名,即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唐代涇原節度使的治所。

⑵迢遞:此形容樓高而且連續綿延。謝朓《隨王鼓吹曲》:“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邊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寫登樓所見。

⑷賈生:指西漢人賈誼。《史記·賈生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爲博士……一歲中至太中大夫。”又《漢書·賈誼傳》載:賈誼認爲“時事可爲痛哭者一,可爲流涕者二,可爲太息者六。“因此”數上書陳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並未採納他的建議。後來他嘔血而亡,年僅33歲。李商隱此時27歲,以賈生自比。

⑸王粲:東漢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載:王粲年輕時曾流寓荊州,依附劉表,但並不得志。他曾於春日作《登樓賦》,其中有句雲:“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隱此以寄人籬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憶:時常向往。江湖歸白髮:年老時歸隱。

⑺欲迴天地入扁舟:《史記·貨殖列傳》: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乘扁舟歸隱五湖。李商隱用此事,說自己總想着年老時歸隱江湖,但必須等到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後才行。

⑻“不知”二句:鵷雛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像鳳凰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樑,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爲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樑國而嚇我邪?’”李商隱以莊子和鵷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並非汲汲於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市)人[1]。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

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起家祕書省校書郎,遷弘農縣尉,成爲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於鄭州。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爲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爲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