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范仲淹《蘇幕遮》賞析

范仲淹《蘇幕遮》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8K 次

  蘇 幕 遮

范仲淹《蘇幕遮》賞析

  北宋·范仲淹

碧雲天(1),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2)。

黯鄉魂(3),追旅思(4),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註釋】

  (1)碧雲天:南詩人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有“日暮碧雲合”句子,此後“碧雲”一詞廣泛流傳。“碧雲天”其實就是“碧天”,青碧色的蒼天。或謂秋天稀薄的白雲在碧空的映照下略帶青色,即帶着薄雲的碧天。

(2)更在斜陽外:指草延伸到斜陽以外的天邊。

(3)黯鄉魂:黯:形容心情憂鬱。黯鄉魂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語。思鄉之情,令人心情黯然。

(4)旅思:出門在外者的愁思。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在參知政事任上,提出過政治革新的方案,主持慶曆改革,史稱“慶曆新政”,因守舊派阻撓而未果。文章駢散相間,氣勢磅礴,散文《岳陽樓記》爲千古名篇。卒諡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題解】

選自《范文正公詩餘》。蘇幕遮,詞牌名,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雲霧斂》《鬢雲鬆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這首詞的主要特點在於能以沉鬱雄健之筆力抒寫低迴宛轉的愁思,聲情並茂,意境宏深,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也讓人看到被稱爲“甲兵十萬在胸中,赫赫英名震犬戎”(《宋人軼事彙編》卷八)的范仲淹多情脆弱的一面。繼承江淹《別賦》作“黯然銷魂”語,但超出一般描寫鄉愁的詞。

  【賞析一】

這首詞抒寫思鄉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後爲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所化用。“秋色連波”二句,落筆於高天厚地之間濃郁的秋色和綿邈的秋波:秋色與秋波相連於天邊,而依偎着秋波的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在這裏,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山映斜陽”一句,又將青山攝入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爲一體,交相輝映。同時,“斜陽”點出所狀者乃薄暮時分的秋景。“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爲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已隱寓其中。“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髮的意象之一,比如相傳爲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清平樂》寫“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可見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鄉魂”二句,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非”一詞,強調舍此而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除了。“明月樓高”一句順承上文:夜間爲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皎皎,反而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不由得發出“休獨倚”之嘆。歇拍二句,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之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不愧爲真情流溢、大筆振迅的千古名篇。

  【賞析二】

這是一首鄉愁詞。在一個深秋的傍晚,遠離家鄉的作者望着天上的碧雲、地上的黃葉、遠處斜陽掩映下的'山水以及看不到邊際的芳草,這明麗又有點兒淒涼的秋景,觸發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這種鄉愁十分濃烈,以至於折磨得他夜不能寐,失眠了;他不敢登樓遠望,怕想起家鄉;於是只好借酒澆愁,但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又落得個愁上加愁的結果。可見這種愁思,既無法躲避,也不能排解,真是深重之極。

上闋寫景,景中含情。“碧雲天,黃葉地”二句,青碧蒼穹,落葉滿地,上天入地,俯仰之間,展現了蒼莽秋景,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萬千氣象,給人心胸開闊之狀。這是概括式的總寫,短短六字即交待了季節,又寫出了秋天的特徵,這簡煉傳神之筆成爲詠秋之絕唱。《詞苑》引《歷代詩餘》:范文正公《蘇幕遮》“碧雲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讓人想起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那令多少女子傳唱落淚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爲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二句,秋色接水,寒陽泛翠,天水一色,煙霧繚繞而構成一組壯觀的秋色,起到了情景相融的良好效果。

“山映斜陽天接水”句,融天、地、山、水爲一體,交相輝映。正是斜日西下的時候,遠近的峯巒各各反射着落照餘暉,把夕陽的殘光一步步帶到更爲遙遠的地方。看到這一派景色,遠遊的客子陡然從心底裏飄出一縷思鄉之情,這裏,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斜陽,在作者的筆下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色圖”。渲染了一層尤爲深厚的悲涼意味。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二句,由實入虛,隱寓離情別緒,彷彿詩人隨着夕陽的殘光遠遠飄蕩開去,一直飄出斜陽之外,飄落在芳草萋萋的故鄉,飄落在綠茵如染的自己的家院。“芳草”無情,正見出作者對家鄉和親人的多情。

下闕抒情,情景交融。“黯鄉魂,追旅思”二句,前三字是寫妻子黯淡悽楚的鄉魂,後三字是寫作者旅居邊塞的思念。兩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尋,纏繞,相交相融。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二句,寫出天涯孤旅,鄉愁之深,無時不在,“好夢”難得,無計可消。下句“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爲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

“明月樓高休獨倚”句,緊接上句,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對妻子的無限相思,讓作者無法入眠,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本想一遣鄉愁,卻不料一輪圓月高掛空中,倍增孤獨、思念與悵惘。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二句,一腔愁緒無法訴說,無法釋懷,無法摒棄,只有借酒澆愁,他越想排遣愁緒,反而更加紛繁,更加濃重,每一次的排遣都會加重他心靈所受的折磨,在詞人的另一首《御街行》中也有這樣一段文字“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作者 “用一段'愁腸’把'淚’ 與'酒’巧妙聯繫起來,瀰漫着蒼涼之悲,讀起來令人迴腸蕩氣。”(引自《宋詞鑑賞大典》第15頁)

總之,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爲下闋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直抒胸臆,情致深婉。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清人譚獻譽之爲“大筆振迅”之作(《譚評詞辨》),實屬確有見地的公允評價。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直接使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衍爲曲子,竟成千古絕唱。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雲,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前輩道出的正是借景傳達心聲的名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