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2017《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班會教案

2017《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班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教學目標:

2017《珍愛生命,預防溺水》主題班會教案

1.使學生了解溺水事件及其發生的原因。

2.使學生學會珍愛生命,學會自救及搶救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現在正是天氣逐漸轉熱季節,暑期即將來臨,學生意外溺水事故將進入高發期。

近年全國學生溺水事件(蒐集相關資料)

(1) 2011年4月26日下午4點50左右,湖北省赤壁市車埠鎮小學五(2班十一歲汪某在學校組織補課期間離校,和同班4名同學去車埠糧店後河邊玩水,不幸落水身亡。

(2)2011年4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多名男生各自在家吃過午飯後,來到距離學校不遠的淠河壽縣段河邊玩耍。一名男生在洗臉時不慎落水,其他人見狀紛紛下水施救, 4名學生手拉手救最先落水的男生,不幸5人均被急流沖走。

(3)2011年4月29日,五一假期前一天,安徽省安慶市接連發生兩起初中生游泳溺亡事故,三名初中學生不幸遇難。第一起事故發生在4月29日14時許,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紅星初級中學4名九年級男生在中考體育考試結束後,和該校3名七、八年級學生,一共7人來到該鎮南埂村江灘邊坐着聊天,後九年級學生唐某某和張某某跑到上游,脫衣下水游泳。過了一會,其他學生趕來時發現其中一人頭已被水淹沒,兩隻手在不停拍打,他們便急忙呼喊救人。結果2名學生溺水死亡。

另一起事故發生在4月29日17時許。據當地警方介紹,當天16時20分,安慶市大龍山中學八年級學生王偉(化名)放學後,和兩名同學結伴去家附近的池塘游泳。17時許,三人在水塘游泳時,不慎滑入池塘一坑窪處,雙腳陷入淤泥中,王偉的兩名同學奮力掙扎爬出了池塘,而王偉在淤泥中越陷越深,人隨之被水淹沒。兩名爬上岸的同學見狀大聲向附近羣衆呼救。但爲時已晚,18時許,王偉的遺體被羣衆打撈上岸。

師:聽了這個報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裏都不會感到輕鬆。你是否感嘆,是否惋惜,一個生命就這樣在世界上轉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麼?請同學談談你的看法。

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人,應該珍愛生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二、探討溺水的原因

師:什麼是溺水?

生:討論

小結:溺水是常見的意外,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內,引起人體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發生在夏季,游泳場所、海邊、江河、湖泊、池塘等處。溺水者面色青紫腫脹,眼球結膜充血,口鼻內充滿泡沫、泥沙等雜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現上腹部膨脹。溺水可造成溺水者四肢發涼,意識喪失,重者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銜接:溺水已成爲我們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隨着天氣逐漸變熱,溺水的危險將增加。

師:溺水原因主要有哪幾種?

生:討論,

小結:1.在水邊玩耍,下水摸魚,撿落入水中的物品;2. 在水中逞能打鬧或游泳時抽筋;3.雨天掉入深水坑;4.過橋走汀步不慎落水;5.被洪水沖走。

銜接:在炎熱的夏季,許多人喜歡游泳,因爲缺少游泳常識而溺水死亡者時有發生。

師:如何保證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發生?

生:我們外出游泳玩水做到“六個嚴禁”:嚴禁私自下水游泳,嚴禁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嚴禁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嚴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嚴禁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嚴禁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三、學習自救及搶救的方法(播放動畫片)

1、如何保證游泳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發生?對水情不熟而貿然下水,極易造成生命危險。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首先應打110報警,然後積極自救:

(1)對於手腳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則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覆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爲止;

(2)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採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2、對於溺水者,除了積極自救外,還要積極進行陸上搶救:

(1)若溺者口鼻中有淤泥、雜草和嘔吐物,首先應清除,保持上呼吸道的通暢;

(2)溺者若已喝了大量的水,救護者可一腿跪着,另一腿屈膝,將溺者腹部放在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着溺者的頭,將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壓在背部,使水排出;

(3)若是溺者已昏迷,呼吸很弱或停止呼吸,做完上述處理外,要進行人工呼吸。可使溺者仰臥,救護者在身旁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託着他的下顎,吸一口氣,然後用嘴對着溺者的嘴將氣吹入。吹完一口氣後,離開溺者的嘴,同時鬆開捏鼻子的手,並用手壓一下溺者的胸部,幫助他呼氣。如此有規律地反覆進行,每分鐘約做14—20次,開始時可稍慢,以後可適當加快

四、課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