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中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

初中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蘆花蕩》的故事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初中八年級語文蘆花蕩教案

  蘆花蕩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老當益壯的氣概。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掌握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

合作 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

1、感受老英雄的愛與恨,智與勇。

2、認識到英雄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小說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疑點:

戰爭是殘酷的,作者爲什麼寫得如此具有詩情畫意?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瞭解小說的特徵和通過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3、感受“老頭子”的愛國之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這裏水光天色,四季競秀;這裏蘆芽競出,滿澱碧翠;這裏蒲綠荷紅,岸柳如煙;這裏蘆花飛絮,稻穀飄香;這裏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裏就是被稱爲“華北明珠”的白洋澱。但六十多年前,這裏卻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鐵蹄的蹂躪!千里白洋澱,演繹出一幕幕抗日的傳奇故事。《蘆花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麗的白洋澱裏。

二、課前預習

1。走近作者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風雲初記》,小說與散文集《白洋澱紀事》,中篇小說《鐵木前傳》。孫梨的小說被稱爲“詩化小說”。本文是他的“白洋澱紀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說《荷花澱》。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葦塘(wěi) 寒噤(jìn) 瘧子(yào) 舀水(yo) 提防(dī)

3.解釋下列詞語。

A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B仄歪:傾斜,歪斜。 C張皇失措:慌慌張張

D轉彎抹角:沿着彎彎曲曲的路走,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這篇小說主要刻畫了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他有愛國抗日的熱情和老當益壯的氣概,他像青壯年人一樣充滿活力、無所畏懼,在敵人的嚴密封鎖下自由出沒葦塘。他愛憎分明,對同胞對抗日隊伍充滿深情,對侵略者充滿刻骨仇恨。他的過於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種非常強烈的責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錶現了他的智勇雙全。

從葦塘的歌聲中還可以想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樂觀豪邁和昂揚鬥志。這一切都能使我們感受到: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本文的文體是什麼?閱讀時要把握哪些要素?

—————小說。閱讀時要把握小說的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

3.梳理情節的具體發展層次。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二)合作探究

1。小說主要通過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請速讀課文,理解情節,全班交流。

全文可分爲三個片斷:概述老英雄形象;護送兩個女孩到葦塘裏去;第二天老英雄痛打日本兵。

2.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刻畫 人物的?

主人公: 老頭子

刻畫手法:外貌描寫 語言描寫 行動描寫 心理描寫 神態描寫

3。老英雄的語言有什麼特點?

表現出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4。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他的這種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1)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

(2)他送兩個女孩子進葦塘,在過封鎖線時,認爲萬無一失,女孩子受了傷,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

作用:“過於”有非常和過分雙重意思。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說明他既非常自信自尊,又過分自信自尊。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5。這篇小說是怎樣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

一方面寫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非常自信,他在蘆花蕩裏來去自由,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使自己富有傳奇色彩。

6.你認爲本文的主題是什麼?

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這篇小說的人物形象鮮明,很有點傳奇色彩,如文章開頭部分先寫環境的險惡,再寫老頭子的業績,結尾部分先把老頭子的決心寫成難以置信的“大話”,再寫他出奇制勝的英雄行爲,富有傳奇的情趣。

2。方法歸納

情節爲塑造人物形象服務。可以通過理清情節來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五、佈置作業

1。鏈接生活

在你周圍,有沒有像“老頭子”那樣富有傳奇色彩的人?選擇其中的一位作採訪,把他或她的傳奇生活告訴你的同學和老師。

2。課後練習1、2。

六、板書設計

蘆花蕩

孫犁

小說三要素

人物 老頭子 過於自尊自信(刻畫手法)

情節 護送(開端)→受傷(發展)→復仇(高潮和結局)

環境 景物描寫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環境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體會孫犁小說詩情畫意的語言美。

3、能有層次地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生動地刻畫人物。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着重學習了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認識了老英雄“老頭子”。這節課,我們再來看看小說中環境描寫與刻畫人物有什麼關係。

二、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悠閒(yōu) 寒噤(jìn) 瘧子(yào) 仄歪(zè) 陰慘(cn)

3。選詞填空。

① 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 A (A、鑽 B、竄),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② 人們的眼再 B (A、銳利 B、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

三、合作探究

1。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起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2。找出文中描寫老頭子因沒有圓滿完成任務而懊喪、內疚、自責心理的文字,體味這段描寫對錶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這段文字是:“一聲一聲像連珠箭……這老臉呀!”這段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筆,突出了老頭子“過於自責”的內疚和痛苦,表現了他強烈的責任心和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痛擊鬼子的情景,請想像並寫出此時二菱的心理活動。

可從欽佩老英雄足智多謀、看鬼子捱打心裏痛快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等方面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4。孫犁的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找出文中你喜歡的景物描寫句子,爲大家讀一讀,讀出感情來。文中有多處景物描寫,學生可任選一處或幾處朗讀。

5。細細揣摩一兩處景物描寫的句子,領悟這種描寫的妙處。

(1)渲染氣氛(2)推動故事情節發展(3)襯托人物心情(4)點明背景

6。“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在天上。”一句中,爲什麼要寫蘆葦長得高?怎麼形容蘆葦長得高?

—————這是景物描寫的特寫鏡頭,烘托出白洋澱人民在殘酷的戰爭環境裏頑強生存的姿態。

用“鑽”“天上”來形容蘆葦長得高。

7。通過文中的景物描寫,你對孫犁小說中的語言特色有什麼認識?

—————文中的景物描寫,與戰爭環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諧一致,渲染了氣氛,增添了詩情畫意,構成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小說結尾部分的那段關於蘆花的描寫,寫出了老人“狠狠地敲打”掛上了鉤子的鬼子們的腦袋時的那種輕鬆愉快的、報了仇解了恨的心情。

四、課堂訓練內容

1。選詞填空

(1)半夜以後,小船又 A (A、飄 B、搖)回來,船艙裏裝滿了柴米油鹽。

(2)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 B (A、飄搖 B、飄撒)。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頭子”的人物形象。

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充滿活力、無所畏懼、愛憎分明、智勇雙全、過於自信和自尊。

五、學習小結

1。內容總結

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還表現在他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和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上。

2。方法歸納

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很有特色,富有詩情畫意,充滿水鄉的氣息,雅緻雋永,應細細品味。

六、佈置作業

1。實踐探索

課外閱讀孫梨的《白洋澱記事》,進一步感受他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創作風格。

2。仿照課文第62段的寫法,寫一段描寫你家鄉景物的文字(或者課後練習3)。

七、板書設計

蘆 花 蕩

孫 犁

人物——— 語言描寫 景物襯托

心理描寫

  蘆花蕩教案二

教學目標

1、掌握閱讀小說的方法;

2、理解孫犁小說“詩體小說”的特點;

3、充分理解愛國主義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小說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2、理解孫犁小說“詩體小說”的特點。

教學教法:朗讀法、談論法、品讀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的類型:精讀課文新授課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作者簡介、老人形象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古老的燕趙大地上,有一片富饒的水域,她彷彿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映射着美麗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澱。古往今來,白洋澱不僅以他的美麗的環境,富饒的物產而聞名遐邇,更令人廣爲傳頌的,還有她光榮而悲壯的革命歷史!抗日戰爭時期,白洋澱成爲痛擊侵略者的戰場。有“壕溝設險殲頑僞,蘆蕩出奇滅倭兵。英雄垂功抗日史,中外謳歌頌雁翎”的傳頌。例如著名的抗日武裝“雁翎隊”,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澱區蘆蕩遍佈,溝河交錯的有利地形,開展機動靈活的游擊戰,以弱勝強,痛擊日本侵略軍,大長我中華民族之威風。還有婦孺皆知的經典戰爭影片《新兒女英雄傳》、《小兵張嘎》皆取材於此。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著名作家孫犁寫的一篇精彩的小故事——《蘆花蕩》。(結合圖片)

二、作者簡介

孫犁,河北省安平縣人,“荷花澱派”代表作家。《白洋澱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散文集,其中許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兒女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精神風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蘆花蕩》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茅盾在評介孫犁時說過:孫犁有他自己的一貫風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風趣而不落輕佻”。

三、品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師:本文的體裁是小說,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我們今天主要來分析人物形象。

1、請同學們速讀全文並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情節?請你在不改變課文內容的情況下有聲有色地給大家描述一下吧!

明確: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一位老人利用白洋澱中的蘆花蕩爲在澱中的抗日武裝隊伍運輸糧草、護送幹部的故事。

2、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

明確:一個將近六十歲的老頭子。

3、文中的老頭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作爲根據加以說明。先自己分析,然後分小組討論。

學生明確,老師補充:愛國,愛憎分明,自信、自尊,機智、勇敢。

(1)愛國。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現在他愛國抗日的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上。

A、老頭子將近六十歲了,“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按說應該在後方安度晚年,但他卻像英勇的交通員。“那曬得幹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卻特別明亮”,這是一個抗日老英雄的形象。(第4段)

B、他說“你什麼也靠給我”,這是他的豪言壯語,可見,爲民族抗戰他甘願盡心竭力,而且充滿自信,他的愛國熱情是如此高漲。(第5段)

C、 “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他勇敢悠閒,這不僅因爲他熟悉白洋澱的地理環境,有高超的“水上的能耐”,更是因爲他具有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藐視敵人,無所畏懼。老頭子能夠衝破敵人的封鎖,對於葦塘裏面的隊伍堅持鬥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6段)

(2)愛憎分明。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他具有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對鄉土、對同胞,對抗日隊伍,他如此深情,對敵人則滿懷仇恨。他對大菱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麼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愛得深切熱烈,恨得咬牙切齒,血債要血來還,而且要叫鬼子用十倍的血來償還。在老頭子的意識中,咱中國人是白洋澱的主人,他對鄉土充滿感情,對侵略者充滿仇恨。(第48段)

(3)過於自信、自尊。(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

A、他對葦塘裏的負責民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第5段)

B、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的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第6段)

C、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就叫他們睡一覺,他說“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可見他過於自信。(第10段)

D、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說:“不怕,小火輪上的探照燈,它他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大的掛花了,他還是說“不怕,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第14-21段)、(第25-31段)

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第47-50段)

E、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槁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第48-62段)

“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作用)

(4)機智、勇敢。老頭子的英雄性格,還表現在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

老頭子用竹篙痛砸十幾個鬼子的腦袋,是用了計謀的。他早在枯木樁上繫了一隻只鋒利的鉤子,船頭上放了一大捆新鮮的蓮蓬,引誘鬼子進入枯木樁子的水區,讓鉤子把鬼子咬住,叫鬼子動彈不得,束手捱打,張牙舞爪的鬼子在他面前一個個成了被綁的困獸。(第56-61段)

4、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加以說明。

明確: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外貌描寫(例:第3、4段)

(2)語言描寫(例:第5、10段等)

(3)動作描寫(例:第3、22、61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