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背影》教學反思

《背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背影》是一篇很煽情的,並且很具教育意義的、很親情的課文!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背影》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背影》教學反思

  《背影》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很煽情的,這是一篇很具教育意義的,這是一篇很親情的。所以,我的教學目標設定在情感的引導上,在對學生的人性化教育上。

依稀記得在上一屆上這篇課文時,學生飽含熱淚的感動和意味深長的沉默、依稀還記得這堂課上得我自己頗爲得意,頗受好評。但,今日卻事與願違。

早上第一節在一班,我從《父愛的高度》這首詩引入,配了音樂,找了朗誦好的學生,但因爲音樂聲音過大、朗誦聲音過小,所以這個導入很失敗。然後在聽課文朗讀過程中,我選擇的視頻沒有配文字,學生看書看屏幕很麻煩,這個過程是頗爲失敗。因爲我的情緒沒奠定到位,所以當我分析文字的時候,語言顯得尤爲乾癟,當我的父子生嫌隙的過程時尤爲慘白,當我的《父親》一歌響起時,尤爲無力。學生根本沒在我關注的點上。我知道在一班,我的《背影》失敗了。

我迅速地調整PPT的邏輯關係,更換新的導入。

二班時,是下午第三節課。此時的學生經歷了一天的疲勞,已經毫無新鮮感。課前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在一張紙上寫上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個人(很多孩子寫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朋友),然後再一個劃掉你認爲不那麼重要的一個,直至最後一個。在第三個的時候,有點孩子就淚光閃閃了,第四個時,直接有孩子呼喊能不能保留兩個!而在這時,我再觀孩子最後的“愛”,多數是父母。從而引入,再播放《父親》一歌,孩子們就很好地將自己對親人的不捨和愛意融入歌詞和MV。

就這樣,我將這篇的感情基調奠定得很好啦,在沒正式進入文本之前,學生就能夠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融入,那麼再分析朱自清的文字時,就顯得輕而易舉啦。

經過這堂課,我更加明白了導入在授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抒情散文中,未成曲調先有情是多麼重要。

  《背影》教學反思2

《背影》是文學名篇,也是百教不厭的老課文;《背影》的教例豐富多彩,可以說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教學本文最大的難點在於學生。由於本文是作者在當了父親以後,對八年前情景的回憶,感情變化複雜,但學生年齡尚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也沒經歷大喜大悲之類的家庭變故,文章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教學反思《《背影》教學反思》。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樑,使他們作出自己的體驗與評價?這是擺在教者面前的難題。本課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

本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簡練而深情的導入,用“吟讀”來體驗“低迴婉轉、情抑於中”的情感基調,然後以“怎樣的背影”和“背影的背後”爲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時地介入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至最後“發短信”,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真是水到渠來。可謂是步步鋪設,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背影》教學反思3

上一週,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朱自清的一篇名作《背影》。《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以下是我上完這節課後的幾點反思:

一、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層次後,我帶領同學們直奔課文第6段,重點品析了“望父買橘的背影是如何刻畫的”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找描寫背影的句子,品析動詞描寫的妙處,歸納人物特定環境下細節描寫的方法。此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紛紛舉手,品詞品句很精彩。緊接着,在課堂的下半段時間裏,我還設計了請學生“表演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這一環節,學生們高昂的積極性再度被調動起來。我班的何宇翰、任麗萍等幾位同學經過認真揣摩課文中的精彩詞句,表演時很投入,把父親攀爬鐵道時一系列的重要的動作表現得非常到位。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師生之間的互動相當之好,原本顯得有些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笑聲不斷。這樣不但做到了分析課文時重點突出,還很好地做到了寓教於樂。

二、接下來,緊扣兩次流淚,體會父子間深沉真摯的愛是本節課的難點。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學生是很難進入意境的。在課堂上,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當時的背景、路上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做的幾件事,還有文中父親說的5句話來體會。一層層地引導着學生進入意境,體會到作者當時流淚的複雜心情:這是理解的淚、感動的淚、幸福的淚、憐惜的淚、自責的淚、依戀的淚……

三、第三個環節是用心感恩,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們存在的對家長的愛認爲是理所當然而進行的一種美德教育。課堂上我先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在家裏孝順和不孝順父母的種種表現,然後用一段這樣的話去震憾學生的心靈:“世間的愛有千萬種,惟有父母的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着我們的生命歷程。”最後我語重心長對我班學生說:“同學們,去孝敬父母、珍愛親情吧。因爲只有愛父母,纔會愛他人,愛集體,愛祖國,愛我們這個人類社會。”快下課時,我還給學生留下了這樣的家庭作業: 1、給父母挾一次菜.2、給父母倒一杯熱水.3、向父母道一聲:辛苦了!

上完這篇課文,我覺得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是現在我們的學生急需補上的重要一課。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我認爲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上,我不但教會了學生去品析課文中的令我們感動的字句,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同時我也注重了對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告訴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正在擁有的這一份份親情之愛。

  《背影》教學反思4

本文感情真切、質樸自然,所以我將教學的重點自然放在了通過品讀“背影”來感悟文章蘊含情感上。文章的標題即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是貫穿文章的主線。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因而,我在教學設計中選取了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所滲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設置了幾個層層深入的環節。先是由一首小詩導入,將生字詞蘊含其中,並通過朗讀,讓學生初步進入到一個感悟親情世界的氛圍當中。之後是“初讀文章,尋找父愛足跡”這一環節。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學生對文章能有一個初步的體會,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線。再來“品讀,聚焦父愛畫面”,讓學生通過品讀,得到發現,發現這幅感人的“背影圖”是通過多種人物描寫方法塑造出來的。然而僅僅是父親爲“我”費力買橘子這一畫面讓作者感動嗎?並不是。而是作者從那個背影當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愛。於是便是下一環節:研讀,感悟至深父愛。通過結合當時的家庭狀況和父親的境遇、父親的言行,特別是父親送行時的幾句話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後對父親的理解,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走入深深的父愛。最後進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寫作的形式對父母進行“真情告白”,從而學會感恩,關愛身邊愛着自己的人。

本課教學基本實現了教學設計中的目標和重點,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研讀文本獲得頓悟並能從課堂中體驗到真切的人間至情。從學生的`狀態來看,他們較爲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過層層深入的環節,理解了文章情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學下課時說道:“我希望這堂課永遠不會結束。”這說明她在這堂課中有着很多的收穫。同時,這也便是對我作爲這堂課的教師最大的肯定了,學生的話給了我巨大的感動,讓我受到了強烈的鼓舞和震撼。我會因此而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地邁向教學探索的更高境界。因更多地注重情感體驗,從而未能夠從結構上很好地分析這篇散文。這是本次教學設計中的遺憾和不足。

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爲本,着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語文教育要着眼兩點:語文教育要爲培養“四有”新人服務,要爲學生成長、成才服務。語文教育要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性質和功能,要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而應該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寓情於教,寓道於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之所以感動幾代人,就是因爲它蘊含着血濃於水的親情,刻骨銘心的關愛。當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家中光景甚是慘淡的時候,父親安慰我“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作爲父親,面對災難,他默默得承受,勇敢得面對,表現出一個偉大而堅強的父親形象。當祖母的喪事辦完,我準備回校時,他再三囑咐茶坊,甚是仔細,他終於放心不下,決定親自送我。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平淡無奇的語言行爲中飽含着一個“愛”字,飽含着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其實,何止是朱自清的父親,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父愛如山,成熟而穩重,無言而深沉。父愛濃於水,重於山,可是我們常常不理解父愛,總是覺得父親囉嗦,說話不好聽。當兒子的是否知道,在父親眼裏,兒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需要他的呵護,需要他的關愛,需要他遮風擋雨,父母的心永遠系在兒女身上。作爲兒女,應該感受到的不僅是嘮叨,更是他們的寸草心。分離的那一刻,父親想到兒子的旅途的艱辛,所以把橘子送給兒子,父親買橘子時很艱難,父親是個胖子,走路就已經很費事了,還得又“跳”又“爬”的攀月臺給孩子買橘子,“蹣跚”、“探身”、“攀”、“縮”、“努力”……無不表露着父親買橘子的艱難,但對父親來說,能爲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親買了橘子回來,父子即將分別了,但父親沒有世界上的母親那樣對孩子的依依不捨,他表現得異常的輕鬆樂觀。人心都是肉做的,在這分離的時刻,不理解父親的兒子終於簌簌地流下了眼淚。文中表現得不僅是父子情,更是一種懺悔情,一種後悟愛。

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使之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有着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漸形成獨立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學中,我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與他們平等相處,相互交流,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爆發出超出平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積極探究的實踐中,我也感受到了作爲引導者的自豪和快樂。

文學即生活,文學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於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銳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我佈置了作文題《 的父親》要求學生對父親仔細觀察,用心體會,然後寫一篇具有真情實感的描寫父親的文章。學生由於對父親有着獨特的感知,所以寫出了一篇篇優秀的文章。有一位同學寫道:“歲月無情,生活的拮据一年又一年地煎熬着爸爸強健的身軀。如今的他,頭髮漸白,臉龐消瘦;如今的他已走過英俊瀟灑、精神抖擻的壯年時代;如今的他總是埋頭拼命勞作,希望家裏的生活會好一些;如今的他放棄了那輛承載着他在那條鄉間小道上走過5年的摩托車,換上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他總是說:騎自行車比騎摩托車舒服多了。爸,真的是這樣嗎?在那炎熱的盛夏裏,在那火辣辣的太陽下,看着你汗流浹背,吃力地蹬着車前進,那叫舒服嗎?其實我知道爸爸是在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爲我們省下一點點開支,爲我積攢上學所需的費用。┈爸爸,請放心,我會以最好的成績給您帶回最好的榮譽。您雖然沒有帶給我富裕的生活、名貴的衣服,但我卻擁有着最溫暖的父愛,我擁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享受着偉大的父愛。”一個沒有仔細觀察生活,沒有用心體念生活的人是無法寫出這樣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的。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纔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

  《背影》教學反思5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於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筆者試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看法。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凌煥新),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多年來,大家都喜歡從這一角度入手來解讀課文,筆者不作贅述。

(二)分析流淚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的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第一次流淚出現於課文第二節,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父親賦閒,家道衰落,滿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傷,再加上失去親人的傷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

當作者看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時的艱難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淚。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的艱難與父愛的偉大,使得作者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慢慢混入人羣中的父親,從此又要走上風雨飄搖的人生之路。不難看出,離別的傷感與對父親的牽掛,是作者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着父親的來信,買橘子的蹣跚身影,離別時漸行漸遠、混入人羣的背影,衣着樸素、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又浮現在作者眼前。淚光晶瑩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對年邁父親的記掛與惦念。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感情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作者從埋怨父親說話不大漂亮,並暗笑他的迂,到數次淚流滿面,可以看出,在不斷反省中作者體悟到了父愛的珍貴,並接受了這珍貴的愛,將其傾訴於筆端,我們今天才讀到了這感人至深的文字。從四次流淚入手來解讀課文,抓住了文章的感情線索,便於學生更好地體會字裏行間滲透的父子真情。

(三)對比服裝

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環境,從着裝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我的關心程度。父親穿着很樸素,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布料廉價,顏色普通。祖母去世,父親賦閒,在這禍不單行的日子,就連給腳伕的小費,父親也要講價,家境慘淡可見一斑。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外出讀書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親爲兒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貴重,也很時髦。通過父子服裝的對比,不言自明:父親對兒子的關愛遠遠勝過自己。從父子服裝對比這一角度來分析課文,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以上三個角度,各有優缺。前兩個角度,傾向於作者對父愛的感受與理解,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以及兒子對父愛的感悟的雙向性。從第三個角度,學生感受到的是父親對兒子的單向的關愛,而兒子對父愛的理解、接受,以及對父親的關愛與牽掛不容易看出。但是,初一的學生,對父愛的感受還不夠深刻,還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愛的深沉。因此,從這一點來說,從服裝對比入手來解讀課文,更直觀,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如何選擇,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教師自身特長等加以確定。

  《背影》教學反思6

《背影》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敘事性散文。此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背影》是一篇傳統科目,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很多。師就要抓住重點,如果抓不住重點,就會給人一種撿了芝麻扔了西瓜的感覺,。另一方面能否抓住重點,還是對教師教材挖掘,支配課堂能力的一種考驗。如何讓文章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爲本,教文育人”的目的,還要學會刻畫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避免出現父親形象“千人一面”,對於初中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要精心設計,想方設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聯繫起來,讓他們的心與文本產生共鳴。

文章的標題是“背影”,我的這堂課就抓“背影”這一角度。,父親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現,可以視作貫穿文章的主線。“背影的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分析課文時,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關鍵。

古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可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文中竟然出現四次流淚,是什麼原因使得堂堂男兒朱自清先生數次淚流滿面呢?從這一角度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帶着疑問開始對文本的解讀。

第一次流淚,“父親賦閒,家道衰落”,“滿院狼藉”的景象引起作者的感傷,再加上失去親人的傷痛,百感交集,“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淚”。

當作者看到父親爲自己買橘子時的艱難身影,流下了第二次眼淚。父親的艱難與父愛的偉大,使得作者的淚“很快地流了下來”。

分別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慢慢混入人羣中的父親,從此又要走上風雨飄搖的人生之路。不難看出,離別的傷感與對父親的牽掛,是作者第三次流淚的原因。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讀着父親的來信,買橘子的蹣跚身影,離別時漸行漸遠、混入人羣的背影,衣着樸素、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又浮現在作者眼前。淚光晶瑩中分明透露出作者對年邁父親的記掛與惦念。

現實生活中,好多人可能並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因爲這種基於血緣關係之上的感情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它蘊含在平凡和瑣碎之中,如果不用心去感受的話,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作者從埋怨父親“說話不大漂亮”,並“暗笑他的迂”,到數次淚流滿面,可以看出,在不斷反省中作者體悟到了父愛的珍貴,並接受了這珍貴的愛,將其傾訴於筆端,我們今天才讀到了這感人至深的文字。

在教學中我抓住“背影”這一角度,注重發展學生個體,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尊重他們,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氛圍中得到發展。通過展示課件教師的引導,通過讀文本深深理解父子的深情不僅體現在特寫鏡頭“背影”上,還體現在父親的語言上。通過教師反覆引導學生研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父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