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古代戰爭故事:明朝的靖難之役大綱

古代戰爭故事:明朝的靖難之役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燕王朱棣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舉兵反抗朝廷。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攻陷皇城取得帝位。

古代戰爭故事:明朝的靖難之役

朱元璋登基後,爲保朱姓王朝千秋萬代,一方面加強王權,另一方面大肆將分封自己的兒子。他將自己的兒子封爲親王,駐守各地戰略要地。諸王不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建王府,設官屬,而且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可以隨意調動。諸王中燕王朱棣由於功績卓着,地位又最高,擁有的兵力也最多。

藩王勢力不斷膨脹勢,勢必威脅中央政權。曾有人勸告朱元璋,但並沒有引起重視。1392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長子早亡)爲皇太孫。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長孫朱允炆即位,即爲建文帝。建文帝聽從大臣的建議施行削藩。他首先削掉力量較弱的幾位親王的爵位,然後集中力量對付燕王朱棣,並下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將吏。建文帝又派人監視朱棣,並伺機逮捕他。朱棣得知後,先誘殺前來監視的將臣,並於1399年七月舉兵。

燕王朱棣舉兵後,迅速攻取居庸關、密雲遵化、永平等地,佔領了北平的外圍,解除了後顧之憂,然後從容與朝廷對抗。朱元璋建國後曾大肆殺戮開國功臣致使朝廷無將可用,建文帝只好啓用年近古稀的耿炳文命他爲將率領13萬大軍攻燕。

八月,大軍進抵河北滹沱河地區。燕王趁其不備,先擊敗南伐先頭部隊,繼而又在滹沱河北岸大敗其主力。建文帝得知後,又任命曹國公李景隆爲將,取代耿炳文。李景隆不懂用兵,註定了此次戰鬥的失敗。

九月,李景隆抵達德州,集合耿炳文的殘餘兵力,並調度各路兵馬號50萬大軍,駐紮河澗。燕王朱棣用誘敵深入之計,於永平城外大敗李景隆率領的軍隊。

1400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60萬兵力,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北)。朱棣以張玉、朱能、陳亨、丘福等率軍10萬迎戰。南伐大軍政令不一,致使主力不斷受挫。李景隆後撤德州。燕軍乘勝追。五月,李景隆又逃往濟南。

朱棣率軍窮追不捨。濟南守將誓死抵抗,朱棣率軍久攻不下隨後撤圍。李景隆敗績連連,建文帝罷免了他的職務,並遣使議和以緩解壓力,又以盛庸爲將取代李景隆。九月,盛庸率軍北伐,十月,進抵滄州,被燕軍擊敗。

十二月,燕軍進駐山東臨清、大名、濟寧一帶,盛庸駐守東昌(今山東聊城)。燕軍輕敵,被盛庸率軍擊敗。

1401年二月,朱棣率軍出擊,先後多次取勝。接着,又攻取了順德、大名等地。雖燕軍屢戰屢勝,但朝廷兵多勢盛,燕軍所攻取的城池終不能固守。此時,燕王得知南京空虛,遂決定於1402年率軍直取金陵。

四月,燕軍連破何福、平定安師。五月,攻克泗州、揚州。建文帝遣使求和遭到燕王拒絕。六月,江防都督陳瑄率水師降燕。燕軍得以渡江,攻取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打開金川大門投降燕王。燕王進入京城即位,是爲明成祖,年號永樂。

朱元璋在分封諸藩王時,葉伯巨如何勸諫?

藩王的勢力擴張,勢必會威脅中央政權。早在朱元璋分封諸王的時候,葉伯巨就提出,藩王勢力過大,數代後就會出現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時再削藩,恐怕會釀成漢代時期的“七國之叛”、西晉的“八王之亂”的慘劇。他建議明太祖應該“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土”。

朱元璋不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反而將其投入監獄,囚禁至死。

燕王朱棣在起兵之時,爲什麼以“清君側之惡”的名義?

朱元璋執政時,唯恐權臣奪權篡位,規定各藩王擁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並舉兵清君側的權力。在《皇明祖訓》中,朱元璋有“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的訓記。朱棣便是以此爲理由,指責齊泰、黃子澄爲奸臣,建議討伐,並聲稱自己的行動是“靖難”,即靖禍難的意思。

大開眼界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缺乏謀略,沒有制定統一的作戰計劃。在任命軍事統帥上,他又有失誤,致使軍隊指揮失利,最後被燕王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