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馬和驢示例

馬和驢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小編爲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閱讀欣賞,更多精彩的故事盡在本站。

馬和驢

 (一)馬和驢

有個養馬的人,得到了一頭驢,就把這頭驢和馬飼養在一起。

馬該吃草料了,驢也學着馬的樣子,吃着草料;馬該散步了,驢也緊隨其後,慢慢散步;馬想奔跑了,驢也拼命地跑起來;馬要睡覺了,驢也挨着它睡覺,簡直是形影不離。

養馬的人要用馬運送東西,驢也和馬一起運送東西。馬每日走多遠,驢也走多遠;馬歇息,驢也歇息。這頭驢覺得自己就是一匹駿馬,它幻想着:“有朝一日,我也長得像大白馬那樣高壯、俊美,長長的尾巴,飄逸的鬃毛,啊,那該多好啊!”

驢想到這裏,再看看自己,真有些泄氣,毛色灰溜溜的,個頭矮小,尾巴短短的。唉,什麼時候才能變成駿馬呢?  驢和馬在一起,處處學着馬的樣兒,馬走百里路,它不走九十九里;馬走千里路,它也不落後。就這樣學着、練着、時間一長,還真怪,驢真的變了,它的皮毛不再是灰溜溜的,就連叫聲,也有些像馬嘶了。

這頭驢越發地高興了,終日不停地與馬在一起,想早日變成真正的駿馬。

不料,驢的主人不要它了。驢又被賣給一個養驢的人,而這個人家養了一大羣驢。

想變馬的驢失去了學習的榜樣,整日和驢羣生活在一起,別的驢幹什麼,它也幹什麼。驢羣吃草料,這頭驢也跟着吃;驢羣撒歡兒,它也着蹶子,跑過來,跑過去;驢羣走百里路,它也走百里路;驢羣行千里路,它也行千里路;驢羣扯着喉嚨大叫,它也放開聲音大叫着;……這頭驢再也不覺得自己像馬了,也不再幻想着要變成一匹駿馬了。

[-(@_@)-]

慢慢地,這頭驢那光澤的像馬一樣的皮毛,又變得灰溜溜了;它叫起來,不再像馬嘶鳴,而完完全全是驢的聲音了。

據說這頭驢始終沒有再變成馬的模樣,直到死也沒有變。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頭驢的兩次變化,不正說明了這個道理嗎?

 (二)編柵欄選料最難

歷史上的君王大都愛馬,無論是征戰、遊獵時的胯下坐騎,還是輜重、農事上的役用,都需要慓悍精良的駿馬。

有一天,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養馬的情況。他一見養馬人就關心地詢問:“馬棚裏的大小諸事,你覺得哪一件事最難?”養馬人一時難以回答。其實,在養馬人心中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備料,飲馬溜馬,調鞍理轡,接駒釘掌,除糞清欄,哪一件都不是輕鬆的事!可是在君王面前,一個養馬人又怎好隨意叫苦呢?管仲在一旁見養馬人尚在猶豫,便代爲答道:“從前我也當過馬伕,依我之見,編排用於拴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爲什麼呢?因爲在編柵欄時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雜。你若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樁時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後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像這樣曲木之後再加曲木,筆直的木料就難以啓用。反之,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管仲雖然說的是編柵欄建馬棚的事,但其用意是在提醒齊桓公,要把編柵欄選料與興社稷用人聯繫起來,在選拔肩負重任的人才時,必須慎重行事,從一開始就把握正直的標準,以便永遠按這樣的標準選賢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