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米丘林的沙地幼苗

米丘林的沙地幼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米丘林的沙地幼苗

米丘林(1855~1935)是俄國偉大的園藝學家。他在長達60年的國藝科研實踐中,辛勤探索,堅韌不拔,培育出三百五十多個果樹新品種。爲俄國的林果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米丘林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父親是個園藝工人。在父親的薰陶影響下,小米丘林對果樹的園藝培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米丘林僅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但米丘林並沒有放棄對國藝事業的追求。爲了生計,米丘林不久就開始了自食其力的學徒生活。米丘林這種貧苦坎坷的出身和經歷,磨鍊出他頑強刻苦的優秀品質。

在米丘林19歲成家以後,爲了給熱愛的園藝研究事業自籌款項,他身兼數職,將賺來的錢從事園藝研究,還買了大量植物方面的書籍刻苦鑽研。當他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時,高興的說:“物種可以變,對,我完全同意。”

爲了對俄國的果樹品種有所瞭解,在一年秋天,他一個縣一個縣地視察。看到耐寒的優良果樹品種幾乎沒有,於是決心徹底改變祖國這種林果業十分落後的現狀。

他給自己的研究工作確定了兩大任務:一是要在俄國中部培育出耐寒的漿果植物種類;二是要把南方的樹種移向遙遠的北方種植。

他把幹鐘錶匠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在佛羅內茲河邊買了土地,把南方的優良品種的枝芽,嫁接在北方耐寒品種的砧木上。結果樹是接活了,但當嚴寒來臨,所有的接技全部凍死。他用嫁接的方法反覆實驗了10年,但都失敗了。

於是,他開始研究人工雜交和人工授粉的方法。在這項實驗中,他領會到植物雜交幼苗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而變異,明白了自己過去之所以失敗是因爲用了成年的純種的緣故。

他又培育出許多雜交幼苗品種,但寒流到來後,大部分幼苗又被凍死了。米丘林並不氣餒,他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在園裏一角沙地上,長出的幼苗比較耐寒,於是他明白了:“土壤肥,環境條件好,幼苗必然長嬌了,因此不能耐寒。”他高興得跳起來,說:“必須用貧瘠的沙質土壤來訓練耐寒的幼苗。走!搬到沙質土壤去!”

1900年,米丘林在離科茲洛夫城兩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一片沙質地。他把樹苗一棵棵移栽過去。在這裏,他辛勤勞動了七八年,到底將許多優良的耐寒品種果樹培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