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上下五千年 >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範例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導語:“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心胸開闊,一個“絕纓宴”,使得他更得人心。以下小編爲大家帶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文章,僅供參考。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1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因爲殲滅了叛黨而召開了一個慶功會,宴請羣臣,名爲“太平宴”。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興致很高,宴會從白天一直進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覺中外面已經天黑了,而大廳中燈火通明,輕歌曼舞,熱鬧非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莊王見大家還沒有盡興,便命自己的寵妾許姬出來獻舞。帳幔中舞動出兩列婀娜多姿的xx,許姬從中轉出來,伴隨着悅耳的音樂翩翩起舞。只見她目含秋水、眉若遠黛,歌喉未展先有情,莊重而又柔美。有美酒暢飲,又有美女歌舞助興,廳中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酒至半酣,楚莊王命許姬爲衆謀士和將領斟酒,大廳裏一陣歡呼。就在許姬爲一位將軍斟酒的時候,突然一陣風從外面吹來,將席間的蠟燭全部吹滅。頓時人聲嘈雜。就在此時,許姬覺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掙脫開,並順手將那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了下來。

許姬連忙走到楚莊王旁邊哭着告狀: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輕薄自己,希望大王給自己做主。她建議大王馬上點上蠟燭,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調戲自己的人來。楚莊王想了想,並沒有按照許姬說的那樣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點蠟燭,請大家把帽子都摘下來,不必拘於禮數開懷暢飲。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來,楚莊王才命令侍者點蠟燭,此時再想查出非禮之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宴席結束後,許姬責怪楚莊王沒有替自己洗刷清白。莊王笑着勸解道:“今天的宴會是爲了犒勞大家的,如果席間出現興師問罪的事,自然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酒本來就是亂性之物,況且許姬國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歡呢?如果我因爲此事治了那個人的罪,別人自然會說我心胸狹窄,那樣還有誰願意爲我效命呢?”許姬聽了便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七年後,楚國與鄭國展開了一場惡戰,前部主帥唐狡自告奮勇率軍迎敵,甘當先鋒,爲大軍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楚莊王取得了勝利,要厚賞唐狡。唐狡卻跪拜在地說:“罪將只能將功折罪,才能報答您的不殺之恩哪!”原來在“太平宴”上輕薄許姬的人就是唐狡,當時楚莊王沒有治他的罪,他心懷感恩,所以今日捨命相報。之後楚莊王不僅重賞了唐狡,更是將許姬送給了他。人們都稱讚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從此對他更加忠誠。

“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心胸開闊,一個“絕纓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莊王能夠成爲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寬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業的。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2

尊王攘夷

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爲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公元前 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公元前661年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爲邢國建立了新都。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公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爲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爲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3

孫子練兵的故事

孫子原是中國春秋末期陳國公子陳完的後代,因陳國內亂,陳完逃到了齊國,改姓田;孫武的祖父田書又被齊國國君賜姓爲孫。

一次,齊國發生內亂,孫武逃到了吳國,經大臣伍子胥的推薦,以《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闔閭。吳王讀罷兵法,雖讚不絕口,但也懷疑作者是否只是一個理論天才,於是,他召宮女一百八十人,令孫武操練。

孫子將宮女分成左右二隊,命吳王的寵姬二人各爲隊長,稱爲左姬、右姬;又設一人爲執法,二人爲軍吏,主傳令之事;二人值鼓,力士數人,充爲牙將,執斧鐮刀戟,列於陣前,以壯軍威。宮女們一個個身披甲冑,頭戴兜鍪,右手操劍,左手握盾,嬉笑不止。孫武於是當衆宣佈軍法:一不許行列不整,二不許言語喧譁,三不許違背軍令;然後他親自教習了‘前’、‘後’、‘左’、‘右’、‘坐’、‘起’等項‘約束’,並三令五申之。演練開始,擊鼓宣令‘右’,宮女們掩口嬉笑,行列參差不齊,孫武說:‘紀律不明,軍令不熟,是我爲將的責任’。於是他再申前令。鼓吏又擊鼓宣令‘左’,二姬及宮女無不笑者。孫武大怒,叫道:‘執法者何在?’執法者前跪,孫武大聲說:‘紀律不明,軍令不熟,是我爲將的責任,但現已三令五申,士兵仍不聽從,這是士兵的罪過。按軍法當如何處置?’執法者答:‘當斬!’孫子喝令:‘士不盡誅,罪在隊長,將左右二姬斬首示衆!’力士們不敢違令,便將二姬綁縛。吳王在臺上觀看操演,忽見斬愛姬,大爲驚駭,讓大臣持符馳救。孫子說:‘軍中無戲言。臣已受命爲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于軍前。宮女們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孫武於隊中再取二人爲隊長,並申令擊鼓,女卒們左右進退,迴旋往來,皆毫髮不差,寂然無聲。

於是,孫子向吳王彙報道:‘兵已整齊,願王觀之,唯王所用,雖使赴湯蹈火,亦不敢退避矣’;這就是孫子練兵的故事,它說明,任何組織,沒有嚴格的紀律,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它就會失去凝聚力和行動力;只有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才能破堅克難,無往而不勝。孫武連被中國古人污爲‘小人’的女子都可練成‘赴湯蹈火’的士兵,更何況男子漢呢!吳王不得不承認其‘通天御地之才’;孫子於是被封爲上將軍,號爲軍師,責成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