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張打油與打油詩的傳說故事

張打油與打油詩的傳說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明朝正德年間,南陽城內有一張姓人家,弟兄三人,繼承祖上傳下的榨油手藝,專以榨油賣油爲生,滿城人都呼張家三弟兄“張打油”。爲何稱張打油呢?原來城裏人習慣以所從事的職業來稱呼商家。如城北李姓人家世代以剪裁衣服爲業,大家就稱爲李裁縫。城中的王大戶家專門從事釀酒,大家就稱爲王老酒。城南的趙家專以打鐵爲業,大家就稱爲趙打鐵。稱張家爲張打油一來因爲他家幾代人都榨油,二來因爲這榨油營生是把菜籽或花生等油料作物炒熟碾碎,盛裝在大木閘裏,從閘頭用鐵錘打進多個木楔或鐵楔,活生生把油擠壓出來。所以,古時人不說榨油說打油。張家世代打油,打的油質量好,售價公平,童叟無欺,遠近聞名,大家自然而然就叫他家張打油,久而久之,竟把三人的名字都忘了。張氏三弟兄,老二老三都屬平常,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有張老大除打油外,還有一特長,雖然沒讀過書,一字不識,卻喜歡作詩,而且,所作出的詩又好記又上口,又逗人笑,婦孺皆知。一傳十,十傳百,全城人都知道張打油張老大會作詩。

張打油與打油詩的傳說故事

這一年,原縣令任滿調走,新接任的劉縣令是個飽學之士,喜歡吟詩聯對。到任後,多次聽衙役書吏說起治下有一打油草民張老大,不識字卻會作詩,頗覺驚奇。一個下雪天,處理完一樁土地訴訟案後,離退堂時間還早,心裏突然想,何不把此人召來見面一敘。於是叫衙役速召張老大來衙。兩個衙役奉命來到張家油坊對張老大說:“張打油,縣大老爺有令,叫你跟我們到衙門走一趟。”張老大一聽吃了一驚,以爲有什麼無端官司臨頭,但縣老爺傳喚豈敢不去,於是,提心吊膽隨衙役來到縣衙。到了縣衙一看,堂上差役沒有象往日那樣,手扶大棍橫眉怒目喝堂威,只是靜靜站着。兩個衙役向縣令覆命說張打油帶到,劉縣令叫給張老大賜座後,和氣地對張老大說:“今日叫你來別無它事,聽說你會作詩,叫你來談談詩,不知你師從何人,可把所作之詩念來一聽。”聽說是談詩不是官司纏身,張老大懸着的心才放下,起身向縣令行禮說:“大老爺在上,小民一字不識,只會打油,不會作詩,所傳作詩實是見景而發,衝口而出,信口胡謅,念出來恐有污老爺尊聽,豈敢豈敢。”劉縣令說:“無妨,念來大家聽聽。”張老大這才把自己原來作的諸如“趙打鐵、愛打鐵,打把鐮刀割大麥……”等唸了幾首,每念一首,大家就笑一回。劉縣令聽後頻頻點頭笑道:“雖覺直露,但開門見山,也還押韻。”隨後又問:“我出一題目,不知你能否當場作出?”張老大見念出詩來縣令無怪罪之意,膽子也大了些說:“這有何難,請大老爺出題。”時值隆冬季節,外面飄飄灑灑正下着鵝毛大雪,地上已堆起好厚一層。劉縣令擡眼一看隨口說:“那就以下雪爲題,請吟詩一首。”張老大略一思索道:“老爺請聽”:

江上一籠統,

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腫。

剛唸完最後一句,引得鬨堂大笑,書吏笑出眼淚,衙役笑彎了腰。劉縣令也拈着鬍鬚哈哈大笑說:“好一個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笑過後縣令又問:“再出一題還能作否?”張老大見大家高興,說:“莫說一題,十題都能,大老爺但出題無妨。”劉縣令想了想說:“假設這南陽城被圍困,堅守不住,城被攻破。就以此爲題。”張老大說:“城守不住,攻破了還有什麼好事嘛。”朗聲念道:“十萬天兵圍南陽”,第一句剛念出,劉縣令說:“唔,有氣魄”,張老大又念第二句,“既無救兵也無糧。”劉縣令又說:“唔,合、合。”張老大接着念:“有朝一日城破了,又哭爹來又喊娘。”大家譁笑起來,劉縣令笑着說:“張老大,你會打油,會作詩,所作之詩本官封爲打油詩,”邊說邊提筆在手,就着公案上鋪着的一張白紙上寫下“張打油打油詩”六個大字。張老大跪下叩頭謝道:“謝老爺恩封,請老爺把寫的字也賞給小民算了。”劉縣令笑說:“那你就拿去吧。”張老大把字拿回家,請人裝裱後掛在堂中,視爲珍寶。劉縣令召張打油作詩併爲之題字一事,一時傳爲佳談,張打油作的打油詩也越傳越遠。

以後,人們就把寫得朗朗上口,通俗淺露、引人發笑開心的詩稱爲打油詩或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