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駱賓王與花生的傳說故事

駱賓王與花生的傳說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駱賓王(約638—?),字觀光,婺州義鳥(今漸江義鳥)人。幼年即資質穎悟,聰慧過人。七歲時即席賦《鵝》詩,一時傳通鄉閣,譽爲神童。他寫的《爲徐敬業討武璺樹一文,一直被人們傳誦。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文章齊名天下”,號稱“初唐四傑”。有《駱賓王文集》。

駱賓王與花生的傳說故事

說起花生,沒有人不知道的,可是,古時候的花生是什麼樣子,卻很少有人知道。那時的花生大小和現在的差不多。但是它既沒有包着花生仁兒的薄紅皮兒,又不在土裏生長而像四季豆角那樣吊在花生秧子上。它是怎麼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說起來,這裏邊還有一段關於駱賓王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有個村子叫李家莊。莊上居住着三十多戶人家,只有一戶姓駱的,其餘的都姓李。姓駱的夫妻兩個都五六十歲了,可兒子才十來歲。父親體弱多病,母親勤勞賢慧。一家三口人,只有半畝地,一年到頭起早貪黑,才勉強能維持生活。駱家的孩子雖然聰明伶俐,但是因爲家裏窮,請不起先生,往往在拾柴、剜菜之後,到學堂門外旁聽。先生髮現駱家的孩子虛心好學,而且過目不忘,心裏非常高興,就讓他坐在學堂裏讀書,不僅不收學費,還常用自己的錢給他買書。

有一天,孩子跑來對先生說:“我不能來上學啦,得到地裏去看花生。”先生就送給他幾本書,囑咐他抓緊時間唸書,千萬別荒廢了學業。

駱家的花生地在離村一里多的山腳下,地形狹長。這地方雖然沒有野獸,但是烏鴉特別多。每當花生開花結果的時候,它們就成羣結隊地飛來啄食。駱家地少,一家全靠種花生換糧餬口。他父親不能幹活,母親既要伺候父親,又要操勞家務,只有讓孩子來看花生了。孩子也真夠命苦,每天天一亮就去攆烏鴉,中午吃點乾糧,喝點涼開水,一直到太陽落山才能回家。三天過去了,孩子發愁起來。愁啥呢?他攆走了地北頭的烏鴉,地南頭又飛來一羣。這樣跑來跑去,就沒一點看書時間了,夜裏腰痠腿疼,看不上幾眼就睏乏得頂不住了。這孩子心想:照這樣下去,豈不荒廢了學業?

有一天中午,天氣非常熱,烏鴉都飛到樹林深處去乘涼。孩子見是機會,就不顧滿頭大汗,坐在陰涼處看起書來。當他看了一陣,拿起手巾擦汗的時候,忽聽得不遠的地方有人呼救。他放下書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個瘦骨嶙峋的老頭跌倒在地上,他的頭髮、眉毛、鬍子都是白的,臉上沾滿了汗水和塵土,樣子很難看。他趴在地上一邊痛苦地呻吟,一邊掙扎着,可就是站不起來。孩子看他那麼大年紀怪可憐的,就慢慢地把老頭扶起來,然後輕輕地問:“老大爺,你怎麼啦?”老頭有氣無力地說:“我去……閨女家……走到這……又熱……又渴,又餓,就……摔倒了。”孩子趕緊拿出手巾讓他擦汗,又把水遞給他喝,把籃子裏的乾糧送給他吃。

吃飽喝足了,老頭說:“我要走了,你到前邊樹林裏給我砍一根不粗不細、不長不短的木棍,我好當柺杖。”駱家的孩子就拿起一把柴刀跑進樹林。他挑了又挑,揀了又揀,砍了一根不長不短、不粗不細的木棍,又把它颳得光溜溜的,雙手遞給老頭。老頭接過木棍,說了一聲:“好孩子!”忽然,平地起了一陣清風,那老頭不見了。孩子大吃一驚,只見地上放着一張紙,上面壓了一塊會發光的石頭,紙上寫着:“好孩子,我是本地的山神。你在太陽落山以前,把這塊寶石埋在花生地中間,就會得到好處的。要記住:一是必須埋三尺深。二要用手來挖。”孩子很高興,他拿起寶石走進花生地。奇怪!滿地的花生都朝寶石點頭,像磁石吸引鐵末一樣。他挖呀挖,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尺深,因爲上面是沙土,容易挖。再往下就難挖了,那是黏土和碎石塊。他挖呀挖呀十指頭都磨破了,往外滲着血,每挖一下,指頭就像針一樣從手上一直疼到心裏。當他挖好坑,埋上寶石,填上最後一捧土時,太陽正好落山。

晚上,孩子坐在燈下看書,由於手指疼痛難忍,怎麼也翻不開書,他就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裏吮一會兒,等疼得輕一點,再用它打開書頁……就這樣,一直看到很晚很晚。

第三天,孩子來到花生地一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花生都鑽進土裏藏起來了。就連那些剛開花的花朵、花冠,一掉下來也馬上鑽進沙土裏了。烏鴉看不見花生,就一羣一羣地飛走了。從那以後,孩子不用看花生了,可以專心讀書了。

花生成熟的季節到了。各家各戶的花生都因爲烏鴉偷吃而減產,只有駱家的花生獲得了好收成,而且籽粒飽滿,花生仁上還包了兩層紅色的薄皮,傳說那是孩子埋寶石時手指出血染成的。從那以後,全村人都買駱家的花生做種子。原來的花生品種慢慢地絕跡了,駱家的花生種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人們稱它爲“落(駱)花生”。

駱家的孩子由於刻苦讀書,虛心好學,後來成了著名的文學家,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他就是有名的“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

神奇的傳說具有神奇的色彩。即使它是虛擬的,也充滿着多姿與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