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漢獻帝的民間故事

漢獻帝的民間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每一個人生來就有自己的角色。但是能不能找對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看這一生是否有選擇的機會了。明朝的明熹宗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他想要做木匠,可是老天偏偏讓他做皇帝,皇帝做得窩囊,木匠的心願也沒能完成。

漢獻帝的民間故事

然而漢獻帝劉協卻得到庇佑,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人生角色。漢獻帝登基以來一直是個窩囊皇帝,沒有實權。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被曹丕廢黜,貶居山陽,稱爲“山陽公”。劉協帶着家眷來到了山陽縣,被當地淳樸的民俗民風所感動。於是,他大徹大悟,不再眷戀沒有實權的皇帝位置,放下帝王家族的尊貴,決心遠離深宮重樓,涉足農桑,與民同甘共苦。漢獻帝放下身段棲身尋常百姓人家的故事千百年來被傳爲佳話。

漢獻帝做皇帝的時候並沒能平息戰亂,還百姓安居樂業,但他在被貶山陽縣後卻爲當地的人民作了很多貢獻。漢獻帝的一生很值得人們回味,如果他生來正逢漢朝盛世,想必也能讓民衆休養生息。只怪他生不逢時,做了亂世裏的窩囊皇帝,不過在亂世中被廢,倒也成就了他作爲“郎中”的傳奇人生。

山陽縣(今焦作一帶)的民衆爲了紀念漢獻帝爲當地作出的貢獻,至今世代流傳着許多有趣的民俗,一千七百多年來一直廣爲流傳。

父親稱“大”,母親稱“美”

漢獻帝被貶山陽縣後,沒有官職。但老百姓認爲此人乃曾經的皇上,且是正統的漢室血統,如稱其名恐有失尊卑。當地的地方官在漢獻帝來到山陽縣之前就召集了百姓們,徵集對漢獻帝的新稱呼,可是沒有人能想出一個合適的稱呼。一直到漢獻帝與家眷來到山陽縣時,地方官和當地的百姓出城迎接他們,官員還因不知怎麼稱呼急得團團轉。見漢獻帝到來,衆人皆跪地不敢起來。漢獻帝見此狀,走上前去扶起一位地方官道:“大人,何故如此。劉協現已是庶民,又是您的晚輩,您何故跪我啊?”衆人聽見漢獻帝這麼說,便覺得此人沒有帝王的架子,而且還是個尊敬老人的君子,便紛紛站起身來。

這位地方官道:“在這裏您纔是大人,我雖年長於您,可您身份尊貴啊!”於是衆人皆呼:“大人!”

漢獻帝的皇后曹節見百姓如此愛戴他們,很是感動,以至於在城門口感動得哭了。漢獻帝見皇后哭泣,便爲她輕輕拭去眼淚,說道:“美人,你何故哭泣啊?”

百姓們也跟着效仿起來齊呼:“美人,你何故哭泣啊?”於是當地的民衆就稱劉協爲“大人”,稱劉協的皇后爲“美人”。

劉協熟讀醫書,是位出色的“郎中”,他到當地以後便懸壺濟世,救了不少窮苦人的命。一次,當地發生瘟疫,很多人死於此病,人心惶惶,大家都害怕傳染,幾乎不敢上街,市井便越來越蕭條。劉協見此,不顧辛苦親自上山採藥,苦心研究良方,治癒了瘟疫,救了很多人的命,市井也慢慢恢復,經濟也好起來。

這件事情以後,民衆都稱劉協妙手回春,濟世救人,尊他爲再生父母。這段佳話流傳得越來越廣,民間便流行稱自己的父親爲“大人”,稱自己的母親爲“美人”。再到後來就簡化了,稱父親爲“大”,稱母親爲“美”。千百年來,這樣的稱呼一直流傳,直到今天,焦作一帶的農村四五十歲以上的人仍然稱自己的父親爲“大”、母親爲“美”。

外公稱“魏公”,外婆稱“魏婆”

漢獻帝和曹節有一個女兒叫劉曼,聰明伶俐,很受家裏長輩喜愛。尤其是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對她疼愛有加。劉曼從小習得詩書,精通曆史,對政治也有一番獨特的見解。劉協也常常與女兒聊天,議論朝政上的問題。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喜歡與這劉曼品評詩書,就連她的舅舅——廢黜他父親帝位的曹丕也很疼愛她。漢室將她的外公曹操封爲“魏公”,她也常常學着父親的樣子稱曹操爲“魏公”。

劉曼自小與父親感情很深,後又跟隨父親來到山陽縣,眼看着父親從最高貴的帝王到平民百姓的艱辛。曹丕喜愛劉曼,封她爲長樂郡公主。做了公主後,劉曼也一直在父親母親身邊伺候。爲了能讓父母高興,不再想起被貶之痛,她常常戲稱她的外公爲“魏公”,以此給父母說俏皮話。

劉曼孝順父母的故事傳到了民間,民間便紛紛效仿稱自己的外公爲“魏公”,稱外婆爲“魏婆”。這種稱呼一直流傳至今。

娘瞧閨女

古時候每到端午節、中秋節,出了嫁的閨女就要帶着兒女和外子,拎着禮品,回孃家省親。一來是探望父母,向孃家的父母送上節日的祝福,以回報養育之恩;二來是帶上自己的兒女探望外公、外婆以傳承出嫁後仍要盡孝道的禮儀。

劉協與妻子曹節被貶山陽縣,每逢佳節曹節便思母心切,想回到魏國去看看自己的母親。但由於曹丕對劉協一家一直心懷芥蒂,不許姐姐曹節回魏國看望卞太后。自從劉協一家到了山陽縣,曹節就一直被軟禁在山陽縣城裏,別說是去魏國,就連出城也成了難事。

曹節思念母親,因節日不能回去探望,只能寫封家書以表衷腸。卞太后每每收到家書便心痛難忍,傷心落淚。曹節聽說母親因爲看家書而傷心,便連家書也不敢寫了。她思念親人卻不能回到母親身邊以盡孝道,最終因此落下心病,積怨成疾。卞太后聽說女兒病了便要去探望女兒,曹丕不許,以民間只有“閨女瞧娘”沒有“娘瞧閨女”的理由來阻攔卞太后。

卞太后纔不怕兒子魏文帝曹丕,執意要去看女兒,而且還將民間這“閨女瞧娘”的習俗給顛倒過來。至此之後,不只是過節,每次卞太后想自己的女兒時便任意去山陽縣城探望。

後來民間也效仿,端午節、中秋節的時候,當地就盛行“娘瞧閨女”。母親帶着自家準備好過節的吃食和禮物,到閨女家跟閨女一起過節。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不僅是焦作農村,全國很多地方都一直保留着這樣的習俗。

鍼灸不收錢

漢獻帝劉協自從來到山陽縣,便決心遠離政治,一心爲民,懸壺濟世。在皇宮的時候,他就是一名醫術超羣的醫生,可因爲身份尊貴,這一身的本領卻無用武之地。

他去山陽縣的路上,走到哪裏就醫到哪裏,救活了很多被病痛折磨的百姓。到了山陽縣以後,他見到當地的百姓因爲看不起病而痛苦地死去,看到十七八歲的女孩爲了照顧家中病重的父母而耽誤了自己出嫁,看到七八十歲的老婦用手推車推着自己生病的兒子四處尋醫,便痛心不已。

於是,他更加悉心研究醫術,爲百姓治病。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親自上雲臺山採一些草藥回來,做成中藥給老百姓,而且從不收費。不僅如此,他對扎針、艾灸、拔罐、刮痧這些醫療方法,從不收取費用,只對購買回來的草藥收些成本費。有時候一些窮苦人家買不起草藥,還可以賒賬先把藥帶回去吃。

當地的老中醫聽聞後紛紛效仿漢獻帝,扎針、艾灸、拔罐、刮痧等治療也從不收取費用,這一傳統沿襲成風俗,世代流傳。

漢獻帝劉協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與不幸。然而,正是這些磨難和不幸,造就了他的人生價值。這個價值就是他當漢獻帝時無力拯救天下百姓,而當山陽公時竭力奉獻,造福了山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