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傳奇故事 > 草龍傳奇大綱

草龍傳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草龍傳奇(1)

草龍傳奇

元宵舞龍會是贛東北湖口縣一年一度的盛會,旨在祈求上蒼憐憫,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風俗至明清進入盛期。

正月十五月圓之夜,鄱陽湖畔石鐘山到處張燈結綵,臨時搭建的觀龍臺上衙門官員、鄉紳名士邊品茶賞月邊看舞龍表演,城中百姓也是雲集山中,一時熱鬧非凡。從各鄉調集來的舞龍隊魚貫上山,龍的形態各異,有紙龍、布龍、板龍等,隨着“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敲起,只見龍走之字,變化着遊弋、起伏、翻滾、騰躍、纏繞,更有五穀燈在龍身邊穿花、扭步、逗龍、搔癢、逐龍,穿插助興,妙趣橫生,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天上朗月清輝,山中燈火通明,伴着鄱陽湖上吹來的微涼湖風,舞龍會不知不覺便進入了高潮。當晚表現最佳的龍知縣會親手在龍頭上紮上紅綢,定爲頭龍。隨後,參加舞龍會的龍會在城區大街小巷遊走三天三夜,叫做串街,意在迎春送福。串街時每條龍配有八名少女舉“祥雲”隨行,表現龍在雲中穿行。龍前有龍鳳旗開道,一前一後各有一班鑼鼓,龍行進時要打五番鼓,龍翻身時要打震天鼓。誰家迎的龍多、龍在家門前舞動的時間長,預示着誰家來年喜運連連,好事多多。達官貴族會擺香案、備點心、鳴火銃迎送,並不忘送上一份厚厚的禮包。就是普通百姓家,也會放上一鞭二踢腳,給每位舞龍者敬上一杯香茶。

光緒二十四年始,湖口連年大旱,田地無收,民不聊生。百姓怨言,這龍王怎不開眼,我們每年祭拜它、供奉它,卻不保佑這一方生靈。因此連續兩年的舞龍會,各地舞龍隊雖都聽令前來,但龍形皆草草扎就,舞者精神萎靡,觀者更是連連搖頭。第三年,舞龍會正待草草收場時,山下突然衝上一條遍體金黃的龍,此龍長約二十米,十節,龍眼巧妙地編成圓錐體,龍角層層編出角鱗來,龍嘴裏懸空吊一盞撞花燈,龍頭一擺,滴溜溜地轉動,栩栩如生,舞龍者共十人,一律赤裸上身,頭扎紅巾,耍龍珠的卻是一位年輕女子,年約十八九,紅衣紅褲。到了觀龍臺前,女子前後左右搖擺龍珠,引起龍遊走飛動。隨着緊密的熱鬧鑼鼓聲,只見這條金龍變幻出玩鯉戲水、翻江逐浪、海里戲珠、沖霄飛舞等多種套路,就在衆人看得目不暇接時,女子突然舞動龍珠躍上龍背,衆舞者迅速圍聚,成蟠龍纏繞狀定格在懷蘇亭前,那龍頭卻還在左右搖擺。“好!”觀看的人羣不由發出一陣喝彩聲。知縣走下臺來上前細觀,只見整條龍系稻草所扎,沒有一根連線,正是失傳多年的鄱湖草龍。知縣仰面朝天,激動地叫道,民以食爲天、萬物谷爲首,草龍現世,來年湖口必定五穀豐登!

草龍編制者正是那耍龍珠的女子,名叫隱香,縣城流泗鄉人氏。隱香從小跟着爺爺學習扎龍、舞龍,成年後,她根據祖傳家譜記載,在爺爺的指點下,細心鑽研,終於再現了草龍這一古老絕技,並於元宵舞龍會上,率鄉里一幫小夥子在石鐘山上一舉奪魁。

第二年,鄱陽湖沿線果然風調雨順穀物豐收,湖口終於度過荒年。一時,關於草龍的傳說不脛而走,人們對草龍幾乎頂禮膜拜,稱它爲真龍、老龍。此後每年舞龍會,草龍均作爲羣龍之首壓軸,就是串街時,其他諸龍途中若是遇到草龍都要側身相讓。串街三天後,隱香會親手點燃草龍,將它放入鄱陽湖中順水漂走,意在送龍歸海,祈福求安,她來年又會重扎一條草龍迎新。隱香編扎草龍十分嚴謹,要精選乾鮮、杆黃、無斷須的稻草,以竹木材料“放龍架子”,採用編、插、織、嵌、鑲、繞、纏、懸、掛、空、別、剔等十多種手工技巧,用不同規格的稻草編織成龍頭、龍身、龍節、龍尾和鱗須,整條草龍渾然天成、伸縮自如、惟妙惟肖。一條草龍隱香要紮上一整年,每年扎出的草龍總有新的變化,成爲正月十五人們的一個期盼。這草龍材料雖然是柔軟的草,卻能纏、能滾、經舞,游上幾天下來,不見一絲鬆懈,隱香因此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爲“小龍女”。湖口舞龍會也因草龍的出現更顯神奇,愈辦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