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傳奇故事 > 我身邊的人生傳奇的勵志故事大綱

我身邊的人生傳奇的勵志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初中未畢業的日企翻譯

我身邊的人生傳奇的勵志故事

她是我一個朋友的妹妹,五年前,因爲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來廣州打工。起初只是廣東佛山某家電子廠流水線上一名普通的工人,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月薪不足千元,但她堅持了下來,直到攢夠學一門外語的費用。

她打工的是一家日資企業,經常見到日方的工作人員進駐工廠。有一次,大陸市場的翻譯不在,日方負責人因爲無法準時傳達一份總部的通知而緊張不已。

她的夢想突然有了方向,回到湖南進入一所中專學校,專攻日語。

一年多以後,她用日語給原來公司的中方老總寫了自薦信。她的明確目的性和準確的日語表達,讓中方老總欣喜異常,馬上給她打了電話,邀請她重新回到公司來。

後來,她成了這家公司有史以來,惟一從打工妹成長起來的專業翻譯。月薪8000元。她有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何明月。

小學畢業生創手工編織神話

她是我的同學,小學畢業後就沒有再進學堂。她喜歡編織各種各樣的毛衣、圍巾、手套、帽子等。因爲善良,她經常成爲別人請求幫忙的對象,最多的時候,一個冬季,爲全村30多個老太太織過帽子。

和同村女孩子不同的是,她把有限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其中。別人進行分片、長短、大小時是憑感覺,她是憑數字。該10針就10針,該5針就5針,不多不少。18歲,她就成了村裏首屈一指的編織能手。

後來,手工編織風吹起,不斷有人慕名找她編織。80塊錢一斤的羊毛線,對方願意給她200塊的手工費,理由很簡單,“她的心細,活好,穿着比店裏賣的羊毛衫舒服。”她的“單”接不完,就組織了幾個賦閒在家的小姑娘成立了一個手工坊。她對每一種毛線進行分析,有的下襬要400針,有的只要200針,有的袖洞要大很多,有的要小很多。每件毛衣都有她精心計算的數學題。

兩年後,她帶着六個村裏的姑娘來到城市。更多人從別人身上穿戴的手工品找到了她。一個不懂英文,不懂網絡,話話帶着濃重鄉音的女孩子,創造了手工編織的神話——她叫劉慧娟,現在江蘇徐州,有自己的洋房和小車。

月入過萬的品牌質量總監

他是我姐夫,因一分之差,與大學絕緣。跟着高中一幫同學南下深圳,進入一家服裝公司打工。他對自己要求很嚴,哪怕是一根小小的接線,總是千方百計做到不露痕跡。因爲認真堅持,他的收入一直是組裏面最低的,但他的產品返工率也是最低的!

他的嚴格自律很快引起了車間主任的注意,在後來的組建中,他因爲產品零返工而成爲同批進廠的第一個組長。

他一干五年,直升到車間主任的職位,很多客戶都說,他負責質量的單子可以免檢。因此,他在服裝加工行業逐漸有了名氣,沒有人知道,他沒有學過一天服裝,沒有參加過一天的專業培訓。

2002年,他受邀去了上海,進入一家國際大品牌服裝公司從事質檢工作。因爲是空降兵,很多人用質疑的眼光看他。就連邀請他加盟的副總,爲了安全起見,規定他的工資一半以正常渠道發放,另一半視情況以“紅包”形式發放。

幾年過去了,他成了那家大公司的品牌質量總監,公司給配了小車,薪水已達兩萬。前不久見到他,他說:“和別人的追求不一樣的時候,也有可能獲得成功。”

從小田夥計到田會長

他是我的鄰居,34歲。14歲時從湛江來到廣州,跟一幫老鄉幹水磨工,是最小的夥計。期間的酸辣他不曾提起,只說那段歲月讓他開始思考人生

17歲參軍。30歲的時候,他再次來到了廣州,選擇創業。

當時的電視購物市場還是一片混亂,國內也沒有一個像樣的組織和發展平臺,憑着粗淺的認識,他認準這將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他決定創辦這樣一個平臺:可以令行業的人士交流,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

據他了解,當時很多企業對電視購物一無所知,韓國樂扣所創造的銷售神話無疑令國人振奮,但如何去做,對於他們來說是個難題。他南下北上跑遍了當時國內電視購物市場做得最好的13家公司,大膽提出成立廣州電視購物博覽會的想法,並呈上了詳細的發展方案。因爲珠三角特殊的資源和地理位置,很快獲得了這些知名企業的支持。

如今,一年兩屆的電視購物博覽會已經成了行內不可或缺的盛會。他,是被千人簇擁的田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