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肝腦塗地成語的典故

肝腦塗地成語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肝腦塗地成語的典故,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肝腦塗地成語的典故

肝腦塗地

意思:

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甘願犧牲。塗地:塗抹在地上。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求解驛站:肝膽、腦漿濺了一地。形容慘死,也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

活學活用:軍人守土有責,爲能擊退來犯之敵,即使~,也在所不惜。

妙語點撥:主張建都洛陽的大臣們爲了一己私利,將都城位置與王朝的氣數胡亂聯繫起來,而置國家安危興衰於不顧。相比之下,婁敬則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定都關中,乃遠見卓識。再者,婁敬直言進諫的精神,也值得稱頌。天子賜其皇族姓氏,享有榮耀,當之無愧。

近義:馬革裹屍、粉身碎骨

反義:

苟全性命、貪生怕死、苟且偷生

引證解釋:

1、塗:塗抹,沾染。成語的原意是指死得悽慘,肝血腦漿塗抹滿地。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

《史記·淮陰侯列傳》:“今楚漢分爭,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骸於中野,不可勝數。”

《文選.潘岳.關中詩》:“哀此黎元,無罪無辜,肝腦塗地,白骨交衢。”

2、形容竭盡忠誠,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後指犧牲的生命。

《漢書·蘇武傳》: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某受孫氏厚恩,雖肝腦塗地,亦無怨悔。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東海賤臣勾踐,蒙大王不殺之恩,得奉宗祀,雖肝腦塗地,未能爲報!”

用法:

封建時代,此語常用作臣下對君主表示忠誠效勞的套語。後用以比喻竭盡忠誠。

主謂式:

作謂語;含褒義

故事: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齊人婁敬到隴西戍守邊塞,路過洛陽。當時漢高祖劉邦剛剛平定了天下,正住在洛陽。婁敬進城後就去找同爲齊人的虞將軍,請求覲見皇帝。虞將軍就進宮報告皇帝,漢高祖果然召見了他。

劉邦問婁敬要談什麼事,婁敬說道:陛下要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比誰更興盛嗎?劉邦說:是啊。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周文王成爲稟受天命、統治天下的人。周武王討伐商紂時,八百諸侯都主動到孟津與週會盟,這才滅掉了商紂。周成王即位,在周公的輔佐下,在洛邑營造成周城,作爲天下的中心,四方諸侯都來納貢朝拜。所以說,凡是建都於洛陽的,都要像周朝一樣用德政來感召人民,而不能依靠險要的天然地形。在周朝鼎盛時期,四方諸侯歸附周朝,一起侍奉周天子,八方大國的百姓沒有不歸順臣服的。到了周朝衰敗的時候,天下再沒有人前來朝拜,周室已經不能控制天下,不是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勢太弱了。

如今陛下從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席捲蜀漢地區,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榮陽交戰,爭奪成皋之險,大戰七十次,小戰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肝腦塗地,父子枯骨曝露於荒郊之中,橫屍遍野不可勝數,悲慘的哭聲不絕於耳,這樣還想與西周興盛時相比,我認爲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爲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雄兵可備一戰。藉着秦國原來經營的底子,再加上肥沃的土地,可以說是形勢險要、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地。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內建都,控制秦國原有的地區,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啊。

漢高祖就這個問題又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羣臣大都是華山以東的人,紛紛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而秦朝建都在關內,只傳到二世就滅亡了,所以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漢高祖聽了猶疑不決。後來,留侯張良向漢高祖明確闡述了入關建都的利處。漢高祖聽後,當口就乘車西行進入了關中。

建都關中後,劉邦感慨道:最早主張建都在秦地的是婁敬啊。於是賜婁敬改姓劉,還授給他郎中的官職,稱號叫奉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