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3篇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1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秦國十分強大,秦昭公假稱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一塊絕世美玉——和氏璧,趙國派大將藺相如前往秦國,機智應對,保住了和氏璧。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3篇

秦昭公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總想着要對趙國施以顏色。他想先戲謔一下趙惠文王,就約他到澠池會盟言和,澠池也就在今天的河南省澠池縣西。

趙惠文王怕被秦國扣留,遲遲不敢成行。

趙國的大將廉頗和藺相如商量此事,覺得趙惠文王應該去,如果不去,反被秦國瞧不起。於是,他們約定,藺相如陪同趙王赴澠池,廉頗留下來輔助太子,一旦有什麼變故,廉頗立即擁立太子爲王。

到了會盟的這一天,秦昭公與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他們擺下酒席,開懷暢飲。

秦昭公飲了幾杯酒之後,略帶醉意地對趙惠文王說:“我聽說趙王愛好音樂,彈得一手好瑟,能否演奏一曲,讓大家欣賞一下。”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就勉強彈了一曲。

彈奏完畢,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此事記錄下來,並大聲念,某年某月某天,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趙王爲秦王彈瑟一曲。

趙惠文王當時就氣得手腳發抖。

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舉起手上拿的一個瓦盆,對秦昭公說:“我們大王聽說秦王您會演奏秦地的樂器,我這裏有一個瓦盆,請大王敲個曲子吧!我們一起娛樂娛樂。”

秦昭公聞言色變,轉過臉去,沒有理睬藺相如。

藺相如手捧瓦盆,又向前幾步,下跪請求,可秦昭公依然沒有答應。藺相如眼冒怒火,嚴厲地說:“既然這樣 ,我只有一個要求了,讓我在這五步之內,把我的鮮血濺到大王的身上吧。”

秦昭公見藺相如這般剛烈,只好在瓦盆上隨便地敲了一下。

藺相如站起身,大聲呼喊趙國的史官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與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爲趙王敲瓦盆。

秦國的大臣和侍從們見藺相如竟敢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大聲喊:“請趙國獻城十五座爲秦王祝壽。”

藺相如馬上回敬道:“請秦國用咸陽城爲趙王獻禮!”

秦昭公事先探明趙國的軍隊就在附近,怕如此僵持下去對自己不利,就草草地結束了澠池之會。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了趙國的尊嚴,功勞無量,趙惠文王拜他爲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是趙國傑出的'將領,曾率領趙軍屢敗秦軍,他還率領韓、燕、魏、趙的軍隊一起大敗齊國,使趙國名震一時。現在,他見藺相如僅憑兩次出使,官爵就比自己高出許多,心裏當然不服氣。

他對門客說:“我爲趙國立下過汗馬功勞,他幹過什麼呢?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教訓他一下。”

藺相如知道廉頗的不滿之後,就處處躲避他,避免與他正面衝突。

有一天,藺相如帶着門客出行,遠遠地看見了廉頗的馬車迎面而來,立刻叫車伕把自己的馬車趕到小巷子裏去,讓廉頗的車先過去

門客們非常生氣。

藺相如問他們:“你們說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呀?”

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了。”

藺相如笑了,說:“我敢當面斥責秦王,羞辱他的侍從,我爲什麼會怕廉將軍呢?這裏邊有一個道理:秦國之所以不敢來犯趙國,就是因爲咱們上上下下同心協力,一起抵禦外敵。要是秦國知道趙國的相國和將軍不和,就一定會來攻打趙國了。爲了趙國的安定,我寧願讓着老將軍一些。”

有人把藺相如的話說給廉頗聽,廉頗羞愧萬分,他讓門客把自己綁上,揹着荊條,來向藺相如請罪。

廉頗說:“我是一個粗人,見識少,氣量窄,根本無法與您的胸懷相比,今天特來請罪,請您用荊條責打我吧!”

藺相如趕緊把他扶起說:“將軍與我同殿爲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感激萬分了,怎敢責打您呢?”

從此,二人結爲刎頸之交,生死與共,保衛趙國。秦國因爲他們的存在,始終不敢輕舉妄動。

這就是傳爲千古美談的“負荊請罪”。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2

古時候,趙國大臣藺相如憑藉智慧和勇敢,讓強大的秦國不敢欺負趙國。趙王非常高興,任命藺相如做了大官。

大將軍廉頗非常不服氣,他心想:“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難道功勞沒有藺相如高嗎?!他憑着一張嘴,官職居然比我還高。總有一天,我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廉頗的話很快傳到藺相如的耳朵裏。藺相如並不生氣,他吩咐手下人說,今後一定要謙讓廉頗的家人。

這一天,藺相如乘車走在大街上,恰好看到廉頗騎着馬從對面走來。藺相如連忙拐進了小巷,讓廉頗先過去。

隨從們非常奇怪,他們問藺相如:“大人,您的官職比廉頗將軍高,爲什麼還要讓着他呢?難道您怕他麼?”

廉頗微微一笑,問大家說:“廉頗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可怕呢?”

“當然是秦王啊。”

“既然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呢?秦國之所以不敢欺負我們趙國,是因爲我們大家團結一心。如果我和廉頗將軍不和,趙國就危險了!”

後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的話,心中非常羞愧。他揹着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中道歉。從此以後,兩人成了好朋友。

負荊請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誠心誠意地主動向別人道歉。

媽媽參考:

這一故事又稱爲“將相和”,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如下: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爲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XX,吾羞,不忍爲之下。……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於是舍人相與諫曰:“……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近義詞:引咎自責

反義詞興師問罪

相關成語:完璧歸趙

關於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3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釋義]負:揹着;荊:荊條;古時用來抽打犯人的刑具。揹着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主動向人認錯賠罪;請求責罰。

[語出]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藺相如爲了國家利益處處表示退讓。“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正音]荊;不能讀作“jīn”。

[辨形]負;不能寫作“赴”;荊;不能寫作“京”。

[近義]引咎自責

[反義]興師問罪

[用法]多用來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對方賠禮道歉。一般用作謂語、定語。

[成語故事]:

戰國時,趙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上大夫藺相如,還有一個英勇善戰的大將軍廉頗。有一年,秦王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酒宴上,秦王請趙王彈瑟。趙王彈了一曲。

作陪的藺相如心想,必須爲趙王爭回面子,於是捧起一個缸,走到秦王面前說:“大王擅長秦樂,請大王一擊,以相娛樂。”在藺相如的強逼下,秦王勉強在缸上擊了一下。秦國的大臣氣得大叫:“請趙國割讓出十五座城作爲向秦王的獻禮!”藺相如也高喊:“請秦國把首都咸陽作爲向趙王的獻禮!”秦國始終沒能佔到半點便宜。事後,趙王封藺相如爲上大夫。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人說:“我出生入死,立了許多戰功,而藺相如只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給我遇見,我一定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以後處處忍讓,上朝的日子故意裝病在家,以免與廉頗引起爭執。

有一天,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的馬車迎面駛來,他吩咐僕人把車子調轉方向,避開廉頗。身邊的人都說他太膽小了,藺相如一笑,問大家:“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哪個厲害?”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啦。”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國當衆呵斥秦王,又怎會偏偏怕廉將軍呢?只是我想到,強秦不敢侵趙,是因爲有我們兩個人在,我們兩人要是爭鬥起來,敵人就要來鑽空子。我不能忘掉國家的安危啊!”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很慚愧,於是光着脊背,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請罪。

[造句]:

1 、只怪我們用錯了人,應當負荊請罪。

2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以求對方諒解。

3 、廉頗深明大義,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國家興。

4、廉頗翻然悔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5、這件事我做的很過分,心中感到過意不去,定要如負荊請罪一樣真誠,纔可得到原諒吧!

6 、按說我是得爲自己的莽撞負荊請罪的,因爲即使是瘸着腿上臺,也不免要影響市容的。

7、上次是我做的不對,今天我負荊請罪來了,還請你能海涵。

8 、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譜寫了將相和的美談。

9 、我今特來尋賢弟,負荊請罪造。

10、考試沒考好,又故意隱瞞,事發,我只好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