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不恥下問成語典故大綱

不恥下問成語典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不恥下問

不恥下問成語典故

【出處】(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

【釋義】不恥:不以爲可恥。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爲恥,形容虛心求教。

成語典故】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人物,他門下弟子衆多,相傳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被稱爲“七十二賢人”。他與他的弟子經常就一些事情或言行展開討論,通過這些討論,孔子及時地對他的弟子進行教育和點撥。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而且還非常謙虛。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爲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諡號,後人就尊稱他爲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爲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有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諡號?”孔子聽了微笑着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謙虛地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諡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明白了,並決定要向孔圉學習。

【成語點評】

學問,乃是“學”與“問”的結合。要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懵懂小兒變爲一個明曉事理的人,學習是一個必經的階段,而在這個階段中“問”也是必不可少的。孔子曾經以“每事問”爲世人做了很好的榜樣,他也成爲“不恥下問”的一個典範。如果你想要成爲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你就應該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甚至有些時候還要聽聽那些成績不如自己的人的看法,因爲他們擅長的科目可能剛好是你的弱勢學科。無論你想做什麼,你都有必要及時地向別人請教,畢竟學海無涯,別再把向別人提問當做是一種羞恥了,發現自己的不足纔能有效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一定是充滿智慧的,絕對與恥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