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三年之艾成語故事範例

三年之艾成語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釋義

三年之艾成語故事

原意是存放了三年的艾草。比喻凡事必須早做準備。

出處

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故事

戰國時期,諸侯大國爲爭霸天下,相互攻伐兼併,連年征戰不休,社會動盪,百姓遭難,孟子針對這一社會現實,提出“行仁政”而“富民”的主張。

弟子請教孟子道:“先生,夏桀和殷紂爲何失去了天下?”

孟子說:“因爲他們都施行暴政,對外興兵,對內鎮壓,只貪圖自己安樂,根本不顧百姓的.死活,因而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老百姓一同起來反對他們,他們當然要垮臺啦!”

弟子又問:“那麼,如果一位君主施行仁政,順應民衆意願治理國家,那他就能獲得天下了吧?”

孟子說:“是這樣的。商湯和周武王之所以獲得天下,就因爲他們都施行仁政,順乎民心呀!現在也是這樣,如果諸侯中有誰實行‘富民、仁民、教民’的仁政,那麼獲得天下便指日可待了!可當今卻沒人這樣做呀!這就像害病求藥一樣,一個人如果生病七年了,那麼他只有用生長了三年的陳艾來醫治才能見效。艾草陳放得越久,越乾燥,藥效才越好。如果平時不留意積蓄一些,待到病危時才臨時去找一棵艾草醫治,那已經不頂用了。仁德也是這樣,如果君主平常不留心培養自己的仁德,一旦社會矛盾尖銳緊張,恐怕就要遭受滅頂之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