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寒食節消失之謎

寒食節消失之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導語:古有寒食節,今有清明節,然而很多人已經不記得寒食節了。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寒食節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寒食節消失之謎

今天的人們對清明節十分熟悉,但對寒食節大都不甚了了。事實上,寒食節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卻是一個文化蘊涵十分深厚、有着廣泛公衆基礎的重要節日。寒食節這一天,不但千家萬戶禁菸熄火,而且許多詩詞歌賦都以此作爲抒發情感的由頭。有人統計,僅《全唐詩》中就有大約300餘首詩歌以寒食節爲題。

在寒食節詩歌中,有的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這首唐詩的作者韋應物當時客居江南蘇州,在寒食節的一片蕭索中,想起了遠在長安的幾個弟弟。

還有的寒食節詩歌描寫了生活的困窘和潦倒:“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爲子推。”這首唐詩的作者孟雲卿流落他鄉、生活窘迫,在寒食節自嘲不生煙火並非僅僅爲了紀念介子推,而是因爲本來就家徒四壁,無火可升。

孟雲卿詩中提到的子推,即指春秋時期隨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十九年的介子推。據史書記載,重耳後來返回晉國成爲國君,隨其逃亡者紛紛爭功求祿,只有介子推功成身退、拒絕封賞。

介子推認爲,這些邀功請賞之人多是貪天之功。他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他恥於與這些人爲伍,於是攜其老母,隱居於山西綿山。

重耳多次到綿山尋找介子推,但介子推總是避而不見。重耳便放火燒山,希望以此迫使介子推下山。然而,介子推堅決不從,最終葬身火海。

爲了紀念這位忠誠擔當、不貪名利的仁人志士,後人便於每年冬至之後一百零五日這一天禁止煙火,俗稱寒食。數千年來,人們在寒食節踏青折柳、緬懷先賢。

據說,在山西綿山周邊的一些地區,百姓們至今仍有過寒食節的.習俗,但在其他地方,這個節日卻消失的了無蹤影,似乎從來就不曾存在過。

我認爲,寒食節寄託着古人們許多美好願望、蘊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不應讓其了無蹤影,更不應忘卻介子推忠誠擔當、不貪名利的高尚品德。在全民族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我們應當努力挖掘寒食節中的文化和精神,使其在新的時代更加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