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張良計與過牆梯的典故

張良計與過牆梯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張良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爲漢高祖奪得天下獻上了不少的計策。張良本來是戰國時期的韓國人,他的家裏出過連任五代韓相的情況,可以說在韓國還沒有被滅的時候,張良的家裏可以說是韓國的一個大家族了。張良以前並不叫作張良,他的本名是姬良,後來爲了躲避秦始皇的追殺,才改換姓的。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失敗後,姬良就不再是姬良而是張良了。

張良計與過牆梯的典故

張良,字子房,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劉邦談及張良的時候就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可見對張良的評價之高。漢高祖劉邦要封張良爲諸侯王,還要給他很多的封賞,但是張良推辭,只封了一個留侯。在張良死後,又被諡爲文成侯。就連心狠手辣的呂太后對張良也是各種好。

民間有很多俗語,它們往往跟歷史上的名人事蹟有關,用來代表一類人物或者給予人們啓發。而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這句話就是一句關於張良的俗語。在這句話中,張良計指的就是秦漢時期的劉邦的謀臣張良的計策,爲何要用張良計來形容好的計策呢?

張良在韓國破滅以後,曾經散盡家財請來一位大力士去刺殺秦始皇。他們早早的埋伏在秦始皇東巡要經過的路上,但是由於不知道秦始皇坐的是哪一輛馬車,他們刺殺的.那輛馬車中沒有秦始皇。刺殺失敗後張良就遭到了秦始皇的追捕,爲了逃脫追兵,張良只能改換了姓,爲張。秦二世時期各地紛紛起義,張良也糾結了百來人的樣子,準備去起事,但是人數少到極點的他們根本就沒法和秦軍對抗,張良就跟隨了劉邦,自此以後,張良便輔佐劉邦登上了皇位。

傳說張良之所以能夠輔佐劉邦成爲皇帝,是因爲他在機緣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太公兵法》,而這本書極有可能就是姜太公呂尚所著。可是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中卻是說這本書是黃石公交給張良的,而且還發生了一橋三敬履和孺子可教這樣的故事。雖然兩種說法各有差異,但是張良是在得到了這本《太公兵法》之後,學習了書中的謀略,所以才能夠輔佐劉邦的事情卻是可以尋找蹤跡的。

總之,張良在收到這本書以後,回到家用心的專研書中所描述的各種知識,將他們經過自己的理解,最後成爲自己的智慧。甚至還幫助自己在戰亂中有着清晰的頭腦,能夠運籌帷幄,縱觀天下局勢,輔助劉邦建成大業。在張良的輔佐下,劉邦搶先項羽一步進入咸陽,還迫使秦王子嬰主動請降。他也算是爲自己的母國韓國報了滅國之仇。所以最後張良纔會向劉邦請求辭官,因爲自己的夙願已經完成了。

傳說張良學習的是一種修煉成仙的術法,張良練成了書中的法術,還能夠飛起來。當年在橋頭,老頭說十三年後自己見到的黃石就是自己,果然他在十三年後見到了一塊黃石,他將它供奉起來,在死後還和這塊黃石一起下葬。

而過牆梯的故事則是發生在東周統治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動不動就會打一仗。一天,楚惠王就找來公輸班,讓他製作雲梯來攻打宋國。墨子聽說後就趕到楚國來勸說他們放棄攻打宋國。墨子說了半天,楚惠王都不爲所動,楚惠王甚至說公輸班都已經準備好攻打宋國要用的雲梯了。於是墨子急中生智,請求公輸班用這雲梯和墨子來一場虛擬的比試。墨子用皮帶作城池,而公輸班拿木片作器具。剛開始的時候,墨子守城,公輸班連攻九次均失敗了。後來公輸班守城,墨子到了第三次就攻破了城池。最後墨子說:我已派三百弟子去幫助宋國,他們每一個人都會用我的守城辦法。後來楚惠王就放棄了攻打宋國。

人們用張良計和過牆梯來表示你有你的辦法,我也有我的應對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