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籍的印章

古籍的印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古今藏書,大都在書上施以印章。這些印章,勾勒了一部書的流傳軌跡,是我們鑑定一書的價值,特別是其文物價值的絕好依據。

古籍的印章

鈐在古籍上的印章,就其類型而言,大體可區分爲四類,這就是:①名章,②鑑賞章,③訓誡章,④閒章。

名章是鈐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爲它表示古籍的歸屬。

凡是官方藏書機構,如清代的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文津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乃至近現代各類圖書館的藏書印章,均稱作公章;屬於個人姓名、表字、樓閣、齋堂的,則稱作私章。

明代鈐在古籍上的私人印章大都比較簡單,如著名藏書家毛晉,即多用“毛晉”、“毛氏子晉”、“毛晉之印”、“毛晉私印”、“汲古主人”、“汲古閣”、“東吳毛氏圖書”等,有時亦單用“毛”或“晉”兩個單字連鈐。另一著名藏書

家黃虞稷,也多用“黃虞稷印”、“俞邰”這一名一字的印章。

清代藏書家則多將郡望、姓名、表字合刻在一起,如季振宜,其一章雲:“季振宜字詵今號滄韋”,共九個字。徐乾學的一印章爲“崑山徐乾學健庵藏書”,亦九個字。而查慎行的一印章則是:“海寧查慎行字夏仲又曰悔餘”,共十二個字。近現代藏書家也有類似的印章,如著名學者鄭振鐸的藏書章即是:“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此章由著名學者魏建功先生書寫制印、全印皆用通行的簡化漢字,這在一般藏書印中是不多見的,它體現了作爲語言學家的魏建功先生對推行簡化漢字的不遺餘力。名章還有單刻官銜的,如季振宜就有“御史之章”。但這種印章必須與其它名章一起作用,人們才能知道這究竟指的誰人,否則,就幾乎失去了意義。如《天琳琅書目》卷七的《六經圖》,僅鈐有“漢陽太守印”。這就很難考定究屬誰人了。值得提及的是,名章中還有一種寓名章,即不直接寫出名字,而讀印章的文字,卻能悟出其名。如當代著名學者、書畫家啓功先生,就有一枚“功在禹下”的印章。大禹的兒子是啓,故“禹下”自然是寓“啓”字,而“功”又在其下,這不就是啓功先生的大名嗎?

名章之外,古籍上常見的`是鑑賞章。如“項墨林鑑賞章”、“莫雲卿賞識”、“謹上齋鑑賞章”等,都是直雲“鑑賞”或“賞識”,一望而知。有些印章不刻“鑑賞”,如“毛晉祕篋”、“毛晉祕玩”、“晉寶”之類,也應屬鑑賞章,表示對被賞古籍的珍視。有些鑑賞章直舒鑑賞結果,如“墨妙筆精”、“天葩雲錦”、“稀世之珍”、“善本”、“宋本”、“元本”、“甲”

等印章,都屬此類。

古籍上的訓誡章,對於官書來說,所刻是對讀書者的某些必須遵守的規定。如《天祿琳琅書目》卷一著錄的《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原是鄂州州學的官書,上有訓誡章雲:“鄂泮官書,帶去準盜!”意即帶着書離開將和盜賊一樣看待,其規定可說極爲嚴厲。而對於私書來說,則主要是對後世子孫永保其書的期望,這類印章大都不外是“子孫永保”、“鬻及借人爲不孝”之類。

也有文字較多的訓誡章,如《天祿琳琅書目》卷四著錄的《宋張時舉弟子職等五書》。上有一訓誡章,共七行,每行八字,共五十六字:趙文敏公書卷末雲:五家業儒辛勤置書,以遺子孫其志何如!

後人不讀將至於鬻,頹其家聲不如禽犢。

苟歸他室當念斯言,取非其有無寧舍旃。

古籍的印章,常見的還有一種閒章。所謂閒章,即這種印章只是抒發一下個人心跡,而對圖書來說,並沒有實際的意義。如《天祿琳琅書目》卷一著錄的《春秋經傳集解》,即有一閒章雲:“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再如同書卷九著錄的《新編古今事文類聚》,上有一閒章爲:“對此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這種印章,就其寓意來說,亦難說不閒雅,但鈐在書上,畢竟可有可無,沒有實在的意義。近人葉德輝在其所著《藏書十約》中說:“餘見宋元人收藏書籍、碑帖、字畫、多止鈐用姓名,或二字別號,或三字齋名,此正法也。明季山人墨客,始用閒章,浸淫至於士大夫,相習而不知其俗……”足見在書上加蓋閒章並不受人歡迎,甚至以爲這是件粗俗之事。

古籍上的印章,尤其是名人印章,可大大提高該書的身價,因而,常有僞造,

這是特別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