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英雄文化的現代傳承

英雄文化的現代傳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中華民族創造了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也創造了自己的傑出人物。不說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也不說大禹治水、神農嘗草,單是一部《三國演義》,就足以展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英雄羣像。即便在銀河般燦爛的世界歷史文化長廊中,在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傳播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這些世代流傳的英雄形象,依然光彩奪目。

英雄文化的現代傳承

《三國演義》以詞開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開宗明義,告訴讀者這是一部講述已逝英雄之書。第一回的標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單刀直入,引出“英雄”“豪傑”。隨之,伴隨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的展開,一個又一個英雄登場亮相。有的是戰略家英雄,有的是武將英雄,還有的是文臣英雄。何謂戰略家英雄?用曹操的'話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武將英雄是最爲衆多的一個羣體,性格鮮明,形象豐滿。他們既論武功、更論人格,既講處世,還講做派。英武蓋世、本領超羣是英雄的基本特質。關公於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張飛“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趙雲“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忠肝義膽、報國愛民是英雄的立身之本。劉關張桃園結義,爲的是“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遠大志向、高尚情操是英雄的道德追求。關公“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忠義在心,高官厚祿、金銀珠寶,皆如糞土。

《三國演義》還刻畫了一批文臣英雄形象,“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文臣英雄都是讀書人,但並非讀書人都是文臣英雄。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守正惡邪,深知安邦定國之道,皆有匡扶社稷之才,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雖日賦千言,亦何取哉!這些話語,對今天的讀書人也是個提醒:爲了什麼讀書?怎麼讀書?把這些話作爲自己讀書學習的一面鏡子,經常照一照,反覆想一想,既是自勵,又是自警、自省。

三國時期是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小說《三國演義》,否則不會在今天仍有如此娓娓動聽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民間流傳,也不會有如此衆多的百姓被三國英雄感動。每個時代都有激動人心的英雄,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領風流數十年。我們欠缺的只是對英雄的藝術塑造。抗戰八年,出了多少民族英雄?改革開放30多年,又出了多少開拓進取的英雄?期待我們的藝術家成體系地描繪一批新的時代英雄,延續中華民族善於創造英雄的輝煌傳統,讓先輩具有的塑造英雄的無限創造力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得到新的展示,把炎黃子孫世代讚頌英雄、崇尚正道的美好品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