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房姓的淵源

房姓的淵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房姓如何由來?

房姓的淵源

傳說“房”姓得姓於約公元前2300年前,是堯的後代。《山海經》慶都感赤龍生堯,帝堯姓伊 祁,名放勳。帝堯生十子,丹朱爲其“胤嗣子”(嫡長子),出生時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聰穎睿智,在堯的時代,圍棋的作用 是用於占卜,堯把棋藝傳給丹朱,後世有人傳說授丹朱以神權。《竹書紀年》稱其爲“帝丹朱”。《山海經·海內北經》稱大禹治水時,曾建造有多座四方臺型金字 塔建築物:“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丹朱嗣子陵,襲封后以封地爲姓,史稱房陵,爲房氏開姓始祖。其後代遂爲房姓。所以史書稱: “堯帝世孫,因邑得姓。”既以國爲姓,房姓和劉、唐、陶、祁、伊、陸、紅姓是聯宗。

房氏家族逐漸繁衍壯大,夏、商時,朝廷亦受尊寵,文字記載不多見。周朝時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 婚姻。《國語·周語》雲:“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實有爽德,協于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於丹 朱可上溯自帝堯,在周時還受到了尊崇。 房陵第35代孫房鍾,周昭王時仍襲爵爲“房邑侯”食採靈壽生沈,在漢代沈11世孫東漢司空房植字伯武,甘陵人,順帝時,以經學知名,爲李固賞識舉薦出仕, “天下規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鄉人爲之謠,學人分甘陵南北兩派,也構成漢代黨錮之爭雛形,可見房植在學術,權力層面影響很大,後受黨人株連罷官,退 隱九蕭山受業講學,可惜至今未發現傳世作品,估計毀於戰亂。後漢清河包擴現在的'山東臨清,夏津,武城,高塘,平原一部分和河北清河,南宮,棗強等一部分。 12世孫房雅於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爲常山太守(牽居繹幕河北清河縣東),房氏家始定居於此,並逐漸繁衍成爲望族,在漢朝已後期間清河出現了房景 伯,清河太守,房景遠,房景先,房悅,平東將軍,房法延譙郡太守,房東光祿大夫,房伯玉漁陽太守,房法壽冀州刺史,房思安……故此“清河郡”成爲房姓人重 要的郡望,並有“天下房氏,無出清河”和“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的說法。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期,清河房氏作爲當地望門貴族,一直保持着與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勃海封 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相互聯姻。到公元4世紀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等家族因戰亂部分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爲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青齊房 氏。房氏家族沒有捲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清河房氏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東晉時,河南房乾被朝廷派到北方遊牧民 族鮮卑那裏做使者,後因中原戰亂,無法回到中原,只好留居北地,因鮮卑人把“房氏”稱爲“屋引氏”,稱“屋引氏”, 但心中念念不忘故土故族。到了南北朝北魏時,中原局勢相對穩定,其後代又舉族南遷中原,並從“屋引氏”恢復爲房姓,並在洛陽所在地的河南郡成爲望族,被稱 爲“河南房氏”。據《北史》《魏書》等記載,該支先後有北魏驃騎大將軍、晉州刺史房謨,隋柱國、徐州總管房兆,隋海州刺史房恭懿,唐武則天朝宰相房融精通 梵文曾譯《愣嚴經》,玄肅二宗宰相房琯(清河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