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韓愈軼事趣聞五則

韓愈軼事趣聞五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導語: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韓愈的故事軼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韓愈軼事趣聞五則

  侄子成仙

傳說韓愈能生活自給以後,就將大哥的遺孤韓湘接到身邊與自己同住,並教導他認真讀書。但是,韓湘對讀書進仕不感興趣,卻對訪仙修道執迷不悟,韓愈對此非常痛心。有一次,韓愈在尋找外出訪仙的韓湘時,有感而發寫了一首詩。詩中說道:“兩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河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一爲公與相,潭潭府中居;一爲馬前卒,鞭背生蟲蛆。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希望侄子能有覺悟。

誰知韓湘回家見到詩後,也寫了一首詩來言志。詩中說:“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韓愈不相信侄子,一會能釀成美酒,一眨眼使樹開花。韓湘遂撮土一盆,一會兒說:“花已開矣。”拿開盆只見碧花兩朵。葉間有兩行小字,是一詩聯:“雲橫九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對侄子的本領大爲驚異,只好聽任韓湘離開自己,雲遊天下去了。據說後來不久,韓湘就得道成仙,位列八仙,就是韓湘子。

  嘆息李賀

後來,韓愈的文名越來越高之後,朝廷將他派往東都洛陽國子監任教。韓愈在洛陽致力於古文運動,宣傳儒學。但他到洛陽後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少年才子李賀。

傳說,在元和二年(807年),18歲的李賀從近郊昌谷來到城中,帶着自己的作品拜謁韓愈。當時,正值中午,韓愈寬衣解帶正準備午休,門人遞上了李賀的詩稿。韓愈在睏倦中不經意地看了一眼,一下子就來了精神,首篇《雁門太守行》的開首兩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開”。就使得韓愈驚歎不已。他立即請李賀到室上座。他們敘說良久,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在韓愈的推薦下,李賀順利通過地方的初試,被地方保舉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但當時一些人忌妒李賀少負盛名,以李賀父名“晉肅”與“進士”諧意犯諱爲由,剝奪了他參加殿試的資格。韓愈聽說以後,特別寫了《諱辨》一文,爲李賀打抱不平。文中說:“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遂不得爲仁乎?”儘管韓愈的辨護很有力,但仍無多大效果。最後,李賀只能失望而歸。

李賀在寫下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後,由於長期精神上的苦悶和壓抑,在27歲時英年早逝。李賀之死對韓愈打擊很大,使他心灰意冷地嘆息很長一段時間,後人對李賀寄予了很大的同情,人們都傳說他昇天爲仙去了。

  不罪孟郊

與韓愈同時代的詩人賈島,是個著名的苦吟詩人。

傳說有一天,賈島騎着毛驢到京都郊外野遊,美麗的自然風光引起了他的詩興。曲江池邊的樹上有很多小鳥,池子不遠的地方很幽靜。這裏住着一戶人家,他觸景生情,賦詩一首,詩中說:“閒居少鄰井,榮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他對後一句用“推”字還是“敲”字更合適,把握不住。因此,他在回去的路上,騎着毛驢苦思冥想。毛驢馱着他進城以後,他沒有覺察,不知不覺迎頭闖進了已經身爲高官的.韓愈的儀仗中。儀仗官員趕忙迎頭攔住毛驢,而這時的賈島還是思考“推”字或是“敲”字,根本沒有注意到毛驢已把他馱到了韓愈的馬前。

韓愈衛士大喝一聲,將賈島拖下毛驢,帶到韓愈馬前。韓愈一看是個神志不清的讀書人,就詢問原因。賈島老老實實講了自己面臨的難題。韓愈一聽,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饒有興趣地停住馬和賈島討論了好一會,最後,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字更好。”說完,韓愈請賈島騎上毛驢,和自己並轡而歸。之後,連續多日將賈島留在府中,共同探討關於詩歌中的學問。兩個人最終成爲好朋友,韓愈不罪賈島,而共同推敲學問,也就成了流傳千古的佳話。

  雪擁藍關

唐憲宗時,官居刑部侍郎的韓愈向皇帝上書《論佛骨表》諫阻皇帝迎“佛骨”進京。一心想長生不老的唐憲宗盛怒之下將他貶到偏遠的潮州去做刺史。傳說,韓愈在冬天頂風冒雪到潮州赴任。途中遇到一人在雪地等候他,這人正是他那多年前遠遊求仙的侄子韓湘。已經成仙的韓湘迎住叔叔說:“叔叔您還記得當年花上的句子嗎?說的就是今日之事啊。”韓愈向人打聽這裏的地名,當地人告訴他,這裏是“藍關”。於是韓愈嗟嘆再三,終於有點相信侄子韓湘有仙風道骨,能預知未來。韓愈對韓湘說:“我就你那詩聯湊成一首完整的詩吧。”說完,賦詩一首。這就是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韓湘》。詩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各八千,欲爲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傳說韓湘想點化叔父隨他修道,被韓愈拒絕。他就護送叔叔到潮州赴任。潮州有鱷魚爲害百姓很嚴重,到任後的韓愈寫了篇著名的文章《祭鱷魚文》以驅逐鱷魚。韓愈將這篇文章在河邊設祭焚燒後,所有的鱷魚都乖乖退出了潮州地面,不再爲害百姓。據說,這主要是韓湘子施仙法相助,迫使鱷魚逃離潮州的緣故。

韓愈一篇祭文驅退鱷魚的事傳開後,唐憲宗知道韓愈對朝廷的忠誠,於是下詔將韓愈詔回京城復職。傳說,韓愈接到詔命返京途中,路經家鄉東都洛陽時暴病身亡。上報朝廷後,被安葬在洛陽北面的河陽。傳說,韓愈是詐死身亡,實際上,他是隨侄兒韓湘子在洛陽隱居下來,最終修道成仙了。

  韓愈與大顛

韓愈因上《諫迎佛骨表》忤怒憲宗,被貶爲潮州刺史。

韓愈來到潮州,聽說大顛禪僧是境內有名的僧人,心想自己既因排佛遭貶,對佛門的有名人物還是見識一下爲妙,遂至靈山造訪大顛。他來到大顛的僧舍,噼頭便問∶“禪師,如何是道?”大顛正在坐禪,聽到韓愈動問,從定中醒來,但好久也沒想起要回答韓愈的問題。這時,大顛的侍者正好在場,他便舉手勐擊禪牀三下。咚、咚、咚,三聲響起,大顛與韓愈俱是一愣。大顛問道∶“你幹什麼?”侍者回答∶“先以定修,後以慧撥。”韓愈一聽大喜,對大顛說∶“和尚的門風真是高峻啊,我在你的侍者那兒就找到了修道的門路了。”原來,待者的回答是絕頂聰明的雙關語。韓愈初問大顛如何是道?大顛不答,正與侍者的“先以定修”一句相應;而侍者擊牀三下,則與“後以慧撥”一句相印,所答言詞與動靜相依,與情景交融,相互照應,別有趣味,難怪韓愈一聽之後便欣喜若狂了。

一天,韓愈問大顛禪師∶“今年春秋幾何?”大顛提起念珠,邊數邊問∶“你知道了吧?”韓愈回答∶“不知道。”大顛說∶“晝夜一百八。”韓愈這下更加煳塗了,根本不知大顛所言何意?

第二天,韓愈又來寺中,碰上了首座和尚,便問首座道∶“昨日我問大顛禪師春秋幾何?他不回答我,卻取出一串念珠,說了句什麼晝夜一百八,不知是什麼意思?請你告訴我吧。”那知首座不回答,只是扣齒三下而已。

韓愈無奈,只好又去問大顛。說也奇怪,大顛也不回答,同樣是扣齒三下。韓愈見狀大笑道∶“哈哈,佛法原來都是一樣的。”大顛問∶“你這麼說,難道明白什麼道理了嗎?”韓愈說∶“道理倒沒明白,只是剛纔首座對我也是這番舉動。”大顛一聽,立即叫來首座和尚問道∶“剛纔韓愈侍郎問你佛法,你扣齒三下,是嗎?”首座回答∶“正是。”那知大顛一把打來,嚇得首座急忙跑出了寺院。

韓愈在一邊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卻感到大顛確是不同常人,能超出形骸之外,不爲外物所累。所以,韓愈對大顛便越來越佩服,有事無事經常跑到寺中看看,與大顛閒聊一會。幾個月後,韓愈遷爲袁州刺史,想到將要和大顛分別,便最後一次登山拜訪,並留給大顛兩套衣服以作紀念。

不想此事傳了出去,說韓愈與大顛成了好朋友,不會再爲難佛法了。尚書孟簡知道此事,特地寫信給韓愈以示讚賞,並鼓勵他繼續與佛教徒結朋友。韓愈收到來信哭笑不得,便回信孟尚書說∶“潮州地遠偏僻,沒人可與交談,而大顛卻較聰明、識大體,所以我只好與他往來談論。我確實喜歡這個人,但那不過是因爲他超乎形骸之外,不爲外物所累。我臨別送他衣服,也不過是人之常情,並非崇信佛法,以求來日的功德。積善餘慶,積惡餘殃,物各以類聚,我崇尚儒典,怎麼會捨棄先王之法、聖人之道,而從夷狄之教呢?”大家這才知道,韓愈與大顛交往,原來只是喜歡大顛個人,與佛教卻是無關。

韓愈本是堅決的排佛論者,但一見大顛,卻不由自主地與之親近起來,與大顛保持非常好的私人關係,傳爲一段佳話,佛教徒也經常引用此事作爲佛教僧人風采的證據。按照韓愈的說法,他喜歡的只是大顛本人,而不是整個佛教。但在佛教徒看來,自己能與排佛人物保持友誼,正說明佛教的博大胸懷,是佛教強大有力的證明。所以,佛教徒在評論韓愈時就表現得非常客氣,沒有像對付傳奕那樣把他打入泥犁地獄,最多隻說他沒有理解佛教罷了。

此話拋開不說,上面的故事中出現“晝夜一百八”、“扣齒三下”等模煳對答,其含義是什麼,大家想必急於理解。據筆者揣摩,當韓愈問大顛年紀時,大顛只舉出念珠說∶“晝夜一百八。”那是說大顛與諸佛一般無異,佛無春秋之數,大顛亦無年紀可說,二者是完全相同的。因爲佛教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之制,大顛說晝夜一百八,代表了佛教,而韓愈問的是大顛的年紀,是人的壽數。把人的壽數與念珠數相提並論,正好表示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大顛與佛無異。禪宗正好也有這種教理。而當韓愈問大顛一百八是什麼含義時,大顛只拉齒三下作爲回答,意思則是說佛法與世間萬物並無不同,唸佛(一百八的另一意義)與扣齒沒有差別,那便是行住坐臥皆是禪之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