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馬姓的起源與家譜

馬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宗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大特徵,家譜(又稱族譜)則是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馬姓的起源與家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姓的起源與家譜

分佈地區

扶風郡:漢太初元年置右扶風,爲三輔之一。三國時改右扶風爲扶風郡,治所在槐裏(今陝西省光平東南)。京兆郡:今陝西省西安。郟縣:秦置縣,今河南省郟縣。三國時期改爲龍山縣,隋文帝開皇初改龍山縣爲汝南郡,歷經唐、宋、元,元末復置郟縣歸汝州郡。荏平縣:今屬山東省荏平縣。臨安郡:今屬浙江省杭州市。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衛西境沿黃河,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國時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陝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陝間黃河爲準,西岸爲西河。漢有西河郡,有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魏時,北部爲羌胡所得,僅有晉西,治茲氏,即今山西省汾陽。唐亦曾以汾州爲西河郡。廣陵郡:秦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華陰郡:古代縣名。春秋時爲晉國之地,漢代時置華陰縣(因在華山之北故名華陰)。故城在現在陝西省華陰縣東南。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絳。

歷史來源

「馬」源出

1、由“馬服”氏改變而來。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爲“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爲姓,後又改爲單姓“馬”。2、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爲姓。3、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4、5、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爲馬。5、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遷徙分佈

馬姓最初發祥於河北省邯鄲市一帶。在戰國末期,馬姓子孫就已有一些遷居陝西省咸陽,在此後的時期內,馬姓不斷得以發展,並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成爲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在西漢時,馬姓中又增添了由馬矢姓改姓馬而來的一支,也逐漸得到壯大。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爲望族外,還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戶,後發展成爲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省)人馬殷從軍作戰,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被封爲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從而使馬姓在廣大的地區內得到巨大發展,分佈於各地。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到了明代,馬姓族人得以進一步發展,遍佈於福建。至清代,馬姓開始有些移居於臺灣省,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當今,馬姓爲中國第十九位大姓,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並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國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堂號

銅柱堂:漢伏波將軍馬援徵阯,勝利後,在交阯立銅柱表功。到了唐朝,馬援的後裔馬總做安南都護,在原漢立銅柱的地方又立了兩根銅柱,鑄上了唐朝的威、德,說明自己是伏波將軍的後裔。到了五代時馬希範也立了銅柱。絳紗堂:漢校書郎中馬融,才高博洽,爲世之通儒。弟子常千餘人。他在教室裏設絳紗帳,前授生徒,後設女樂。弟子都專心聽講,沒有人顧盼女樂。此外,馬姓的`主要堂號有:“扶風堂”、“駟德堂”、“回升堂”、“孝後堂”、“睇眩堂”、“唏眩堂”、“寶善堂”、“體仁堂”、“志誠堂”、“聚未堂”、“忠孝堂”、“樹德堂”、“裕本堂”、“誠忍堂”、“刻鵠堂”、“善述堂”、“書誠堂”、“惇遠堂”、“存德堂”、“文英堂”、“監茲堂”、“公明堂”、“衍慶堂”、“樂真堂”、“敦悅堂”、“靜業堂”、“藏拙堂”、“青雲堂”、“絳帳堂”、“伏波堂”等。

宗族特徵

1、馬姓在少數民族中爲大姓,且在漢族人口中也屬前列之姓。據有關資料統計,馬姓在全國回族中屬十三大姓之一,在漢族人口中爲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2、馬姓多位於西北地區,歷史上所出名人較多,遍佈經濟、政治、文化領域。3、各支馬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河北青縣馬姓一支字行爲:“有志名克立,維汝受國榮,之文允寶鎮,世錫慶元宏。”虞東干渡馬姓祖制排行字行爲:“觀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風,惟思豪傑士,冀冠聖賢中,經濟治君國,詩書善厥躬,鵬飛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訓,家傳尚質衷,登瀛懷睿智,顯達式英雄,宜法攀龍嗣,求多起鳳衝,寬和端本道,莊敬令聞崇,恩澤深先代,榮封勉爾忠,品量欽景哲,光耀望元通。”

【馬姓宗祠通用對聯

〖馬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夫人賣餅;賢后含飴。——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唐初大臣馬周,字賓王,茌平人,少年好學,精通《詩經》、《春秋》。客居中郎將常何家,太宗下詔令百官評論朝政得失,馬周代常何寫二十餘條陳,太宗召見馬周,任他爲監察御史,後歷官中書侍郎、中書令。年輕的時候,馬周曾聽善相術的袁天綱說:“京城裏有個賣餅的女人,以後當有大富貴。”馬周娶了她,後來果然成了夫人。下聯典出東漢明帝皇后馬後,大將馬援之女,以賢德聞名後宮。

龍虎出谷;鸞鳳沖霄。——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唐代郟城人馬燧,字洵美,少年時即有大志“以功濟天下”,屢立戰功,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圖形繪於凌煙閣,韓愈爲他寫碑銘,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龍虎,變化不可測,真是魁傑啊!”。下聯典指馬周,唐太宗曾親筆賜書:“鸞鳳沖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繼烈;青海重光。——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三國時蜀國名士馬良(187-222),字季常,襄陽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其中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學最高,俗稱“馬氏五常,白毛最良”。下聯典出東漢槐裏侯馬騰,字壽成,隴西人。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官終衛尉。青海東與北皆界隴西(屬甘肅省)。

白眉繼烈;絳帳授徒。——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同上(上聯)。下聯典指東漢·馬融授徒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絳帳設教;銅柱立功。——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東漢·馬融。下聯典指東漢·馬援。

追贈學士;御封真人。——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明代禮部右侍郎馬愉,字性和,臨朐人。宣德進士。爲官門無私謁,論事寬厚,卒贈尚書兼學士。贈官兼職自愉始。下聯典出宋代進士馬鈺,字宜甫,扶風人。傳說,大定間他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與妻孫氏同時出家,孫先仙去。鈺後遊萊陽,入仙宮羽化,賜號丹陽順化真人。

四家待詔;三代推官。——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南宋畫家馬遠,字遙父,號欽山,河中人。下聯典出清代著名學者馬瀟,字宛斯,鄒平人。順治進士,曾任淮安推官,生平研究先秦歷史著有《繹史》、《左傳事緯》等,時稱“馬三代”。

銅柱世澤;絳帳家聲。——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漢·馬援徵交趾,立銅柱表功。下聯典指東漢·馬融設絳帳以授生徒。

雲臺列像;銅柱標功。——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東漢·馬武,佐光武帝中興,卒後,其圖形繪於雲臺閣。下聯典指東漢·馬援。

〖馬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三國時蜀國名士馬良。下聯典出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人。其文詞豪放有力,頗含諷喻。作戲十六種,現存《漢宮秋》、《岳陽樓》等七種,散,工有《東籬樂府》。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譽爲“元曲四大家”。

師皇乘龍去;伏波裹屍還。——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黃帝時代著名獸醫馬師皇,善治馬,又喜醫龍,據說“乘龍仙去”。他被後世尊爲獸醫始祖。下聯典出東漢名將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淵,茂陵人。年八十年餘猶徵虞沙場。嘗謂賓客曰:“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又言:“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後果卒于軍。

金樽宜醉酒;絳帳自生春。——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全聯典指東漢·馬融事。

〖馬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少女素雄才辯;仙姑雅號清浮。——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東漢馬融之女馬倫,少年時就有辯才,嫁給同郡袁隗爲妻,剛結婚,二人就辯論起來,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聯典指宋代扶風人馬鈺,字元寶,進士及第,後來遇到重陽子王嘉,得道術,與妻子孫氏同時出家修煉。孫氏仙去,人稱孫仙姑,號清浮山人。

〖馬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遠浦帆歸曲致遠;長春留引經季長。——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嵌入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名字。下聯典指東漢經學家馬季長,在聯尾嵌入季長之名。

骨氣乃有老鬆格;神妙直到秋毫顛。——馬曰璐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此聯爲清代詩人馬曰璐(約康熙、乾隆時人)撰書聯。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馬寅初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此聯爲當代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1882-1982)自題聯。

〖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具王佐才,築砦釣渭;步隱淪躅,授業著書。——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出唐代銀青光祿大夫馬周,字賓王,茌平人。嗜學,善《詩》、《春秋》。下聯典出宋代承事郎馬端臨,字貴與,欒平人。鹹淳中漕試第一,博極羣書,以蔭補承事郎。

烏威聖德,萬古流芳英烈將;玉面神光,千秋垂澤崇仁軍。——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此聯爲清代烏面將軍馬信廟聯。

設絳帳以授生徒,白眉繼烈;鑄銅標而載功績,青海重光。——佚名撰馬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馬融和馬良。下聯典指馬援和馬騰。

銅柱今猶未倒,願吾宗後裔繼承,再鎮邊疆傳祖跡;絳帷長可宏開,喜爾輩生徒環立,重披古典講儒經。——馬季常撰馬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爲安徽省肥西縣程店馬氏宗祠聯。全聯典出馬援、馬融事蹟。以激勵後人。

家族名人

馬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馬良還有四個弟弟,也是當時的才子,他們兄弟五個中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們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鈞: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道一:又名馬祖道一,唐玄宗開元時期(713—741)高僧,佛教洪州宗的創始人。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俗姓馬,後人尊爲馬祖。

馬遠: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初師李唐,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

馬皇后: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宮,永平三年(60年)被立爲皇后。終明帝一朝,不以自傢俬事幹預朝政,也不提拔自己家的親戚。章帝即位後爲太后,多次拒絕章帝賜封馬氏兄弟。後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馬防、馬廖、馬光三兄弟爲列侯,馬太后認爲即使他們因軍功受封,也不合先帝制度,馬氏兄弟只得“受封爵而退位歸第”。

家族名人

馬援 (前14~49)

字文淵,東漢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人。初依隗囂,後歸光武,拜伏波將軍,平交趾。援曾有「大丈夫老當益壯」及「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等語。世稱「馬伏波」。

馬超

字孟起,茂陵人。勇冠西涼,乃涼州太守馬騰之子,後因其父被曹操殺死,遂起二十萬兵伐洛陽報父仇。殺得曹操割須棄袍,事敗後投靠張魯。曾與張飛在葭萌關大戰三日三夜,其後加入劉備軍,成爲五虎將之一。

馬謖(190~228)

三國時蜀臣,馬良之弟,才氣過人,好論軍計,嘗謂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諸葛亮深加器重,後與魏將張合戰於街亭,爲合所敗,下獄而死,亮爲之流涕。

地望分佈

甘肅扶風郡,山西平陽郡。

馬姓家譜介紹

馬氏家譜採用歐、蘇兩種譜法,但不是單的模仿、套用,而是結合馬姓的家規、族等具體情況而有所變通,這就形成了獨特馬姓家譜編寫凡例。如《暨陽扶風馬氏宗凡例》有20條,其一說:“系圖爲譜之綱,傳爲譜之目。凡有官爵者,制誥敕論等文當備載於譜首,無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贊、傳文亦宜附載於後,俾後之子孫得有所觀法而興起焉。”其四說:“總圖五世一提者,仿蘇老泉遺式;蓋取五世,外親盡之義也。”其五說:“各派復爲旋圖,以引其傳者,蓋取曾南豐式,爲分別小宗之義,明親疏也。”

對於哪些族人不能入譜,馬氏家譜一般都有明確規定,這通常與其家規、家法密切相關。如《暨陽扶風馬氏宗譜凡例》規定:“子孫爲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圖敘,以其外宗族,而趨異端也。”“子孫有過惡、訓誡不悛者,會衆聲罪,譜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進,則復之。”“同族結婚,即同族同譜者,風化攸關,應禁入譜。”“某子配合某氏,已經結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轉配族人,則不論尊卑、適合與否,一概不得入譜。”不得入家譜,也就相當於趕出族門,這對於重根崇源的中國人來記,走臭大的恥辱與懲罰。馬家家法之嚴,由此亦可見一斑。